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阳夏之役

阳夏之役

辛亥革命中革命军保卫夏口(即汉口)、汉阳的著名战役。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汉阳、汉口相继光复。清政府急令陆军大臣荫昌督率北洋军南下镇压。八月革命军在汉口外围与清军激战多日,伤亡惨重。九月八日清军攻入市区。次口冯国璋纵兵放火,革命军浴血巷战。十一日袁世凯南下孝感,亲自布置进攻。十二日革命军退守汉阳。次日黎元洪在武昌任命黄兴为战时总司令,赴汉阳督战。初,两军隔河炮战。二十二日清军始渡汉水,经蔡甸逼攻汉阳。二十六日晚革命军一度架浮桥反攻汉口,旋被迫撤回。三天后清军大举进攻汉阳,在汉阳以西展开了激烈争夺战。十月七日革命军力战不支,全部退到武昌,汉阳失守。在阳夏战役中约有万名革命将士献身,“支持武昌根据地两月,使各省胆气雄壮,次第反正”,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

猜你喜欢

  • 巴东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乐乡县置。治今湖北巴东县西北长江北岸。属信州。大业时属巴东郡。唐属归州。北宋移治今县,南宋曾移今县西北旧治,不久复还今县。明洪武九年(1376)属夷陵州,隆庆四年(1570)属

  • 司染署

    官署名。北齐始置,隶太府寺。设令、丞掌之。又别领京坊、河东、信都三局丞。隋代沿置,设令二员、丞四员。大业三年(607)改隶少府监。寻与司织署合并为织染署。

  • 宪友会

    清末立宪团体。以国会请愿同志会为基础,宣统三年五月八日(1911.6.4)成立。总部设在北京,雷奋、徐佛苏、孙洪伊为常务干事,汤化龙、谭延闿、蒲殿俊等为干事。政纲为“尊重君主立宪政体,督促联责政府”等

  • 何绥

    ?—309西晋梁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字伯蔚。何曾孙。位至侍中、尚书。奢侈过于父祖,轻物简傲。被谮于东海王司马越,与缪播等公卿同被杀。

  • 华里

    地名。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三国吴建衡三年(271),孙皓误信谶语,大举出兵华里,即此。

  • 柳世隆

    442—491南朝齐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字彦绪。宋泰始初为上庸太守,诸州反叛,乃据郡起兵,遣使应朝廷,明帝嘉之,屡迁至江夏内史,行郢州事,镇郢城(今湖北武汉)。升明元年(477)荆州刺史沈攸

  • 四部医典

    书名。又名《医方四续》,藏语称《居悉》。唐时宇妥·云丹贡布等编。一百五十六章,二十四万余字。内容包括藏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对病因、病理、诊断、治疗、药物、方剂、卫生保健、胚胎发育等皆有论述,充分吸收汉医

  • 张鹏翮

    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字宽宇,又字运青。康熙进士。康熙二十七年(1688),随索额图等赴沙俄谈判,因路途阻隔,谈判改期而返。历官浙江巡抚、江南江西总督、河道总督等。治河十载,以毁撤拦黄坝,开

  • 阿剌

    又译阿剌黑。蒙古八邻氏。泰赤乌部属民,与其父述律哥图、弟纳牙阿投奔铁木真。蒙古建国后,任千户长兼断事官,从征西域,平忽毡(今俄罗斯苦盏)有功,封食其地。孙伯颜,为元攻宋主帅。

  • 太府

    ①官名。《周礼》列为天官太宰属官,下大夫,掌贡赋的收支与库存。南朝梁、北魏时列为诸卿之一,多称太府卿。北齐以太府寺为署名,太府寺卿、少卿为官名。详“太府寺”。西魏、北周时为“太府中大夫”省称。②官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