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阳城山

阳城山

亦名马岭山。在河南登封市东北,为嵩山东支。《汉书·地理志》颍川郡阳城县:“阳城山,洧水所出”。《水经·洧水注》:洧水“亦言出颍川阳城山,山在阳城县之东北,盖马岭之统目焉”。《资治通鉴》: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前赵刘粲遣刘雅生攻洛阳,守将赵固“奔阳城山”,即此。

猜你喜欢

  • 范阳节度使

    唐方镇名。开元二年(714)设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742)更名为范阳节度使。为玄宗时十节度使之一。以临制东北奚、契丹。兵额九万一千人,马匹六千五百。后为河朔三镇之一,治幽州(今北京市西南)。辖境屡变

  • 阡陌

    田界。亦作千百、仟佰。阡、陌系区划一定土田面积之田间道路。其走向因地区而异。应劭《风俗通》佚文:“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河东以东西为阡,南北为陌。”据《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及四川青川郝家坪秦墓木牍

  • ①国名。子姓。开国君主为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周成王时,周公平定武庚和管、蔡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一带分封给微子启,号宋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市南),有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各一小部。春秋时,宋襄公

  • 三世说

    ①先秦法家的历史进化观。《商君书·开塞》:“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用以说明儒家的仁义道德只行于古,而不行于今

  • 崔知悌

    约615—约685唐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高宗时任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善治骨蒸病(相当今结核病)。所创黄连解毒汤,至今在临床上仍受到重视。著有《骨蒸病灸方》、《崔氏纂要方》、《产图》等。

  • 高骈

    约822—887唐幽州(治今北京西南)人,字千里。高崇文孙。世为禁军将领。好为文,与儒者交游,喜谈治道,军中称誉。懿宗时,西部党项犯边,率禁军御之有功,任秦州刺史兼防御使。咸通五年(864),调为安南

  • 商奄

    古国名。即“奄①”。

  • 曶鼎

    西周中期青铜器。原器已佚。据记载,鼎高二尺,款足作牛首形。有铭文四百余字,可分作三段:前段记曶受王册命继先祖为卜官,并将赏赐。第二段记曶以“匹马束丝”换效父五奴,效父反悔,改为曶以铜百锊交付,后又推翻

  • 王会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王会司”。清代理藩院所属六司之一。掌颁发内蒙古各王、公等的俸禄及办理朝贡、燕飨、赏赉、随围等事宜。顺治十八年(1661)初置时为宾客司,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为王会清吏司。设郎中三人

  • 盾墨

    书名。清末汤彝撰。四卷。汤氏于道光年间为两广总督卢坤幕僚,参预镇压湖广瑶民、收捕海盗、防守两广边疆和抵御英国兵船诸役,将其闻见笔录成是书。编纂体例上采用札记近事、搜讨前闻之法,如《壬辰征瑶记》与《八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