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金界壕

金界壕

或称壕堑、金源边堡。俗称成吉思汗边墙。金代为防御蒙古在北方边境地带所筑军事防御工程。主要分布在今内蒙古境内,少部分在蒙古国境内。横跨约2500公里,实际长度约7000余公里。据《金史》记载,天眷元年(1138)以前,就曾在东北路泰州境内兴建界壕。大定十七年(1177)和二十一年曾大规模修筑东北路、临潢路、西北路和西南路境内界壕,并将其连成一条。明昌三年(1192)至承安三年(1198)又在西南路、西北路、临潢路以及泰州边境上挖筑新的界壕,即所谓“明昌新城”。具体走向:东北起自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西南沿兴安岭经索伦、突泉西、达尔泊北,再沿阴山西延至黄河后套。今东段尚有土壁遗址。又今额尔古纳河上游北岸,西经满洲里市北,直至蒙古国境,也是金代边堡遗址。

金界壕图

猜你喜欢

  • 公公

    明清时太监的通称。

  • 李悝

    前455—前395战国时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主张“尽地力之教”,通过“治田勤谨”,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平籴”政策以平粮价,“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汉书·食货志》)

  • 腹引

    又称内引。清代销茶凭证之一。谓四川茶引行于内地者。每引征银一钱二分五厘。参见“茶引”。

  • 素问

    书名。与《灵枢》合为《黄帝内经》。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已不可确考,据研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无《素问》之名。东汉末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引之

  • 诡寄

    逃避赋税之手段。明清时各省绅衿享有优免丁银之特权,其户下之田亩亦不应差徭。故当地豪强土著将其土地寄于绅衿户下,以逃避纳赋。甚至衙役兵丁也效尤寄田,造成滥免,影响财政收入,尤以山东为严重。清康熙三十九年

  • 英德县

    明洪武二年(1369)降英德州为县。治今广东英德市(英城)。明清属韶州府。

  • 尚善

    1621—1678清宗室。太祖弟舒尔哈齐孙。初袭辅国公。顺治初随多铎镇压李自成农民军,以军功晋贝勒,为议政大臣。康熙十三年(1674),授安远靖寇大将军,率师讨吴三桂,主持岳州军务,日久无功。旋卒于军

  • 黄父之会

    春秋时晋国为安定周王室而主持的诸侯之会。周景王二十五年(前520),周王子朝争夺王位,周悼王逃离王城,后为晋护送返周,被王子朝所杀(一说病卒)。悼王弟继位,是为敬王,战乱仍未停。周敬王三年(前517)

  • 邓康

    ?—134东汉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安帝时,袭父爵为夷安侯,任越骑校尉。以邓太后久临朝政,宗门盛满,数建言崇公室,损私权。以此得罪太后,被削属籍,免官归国。及从兄邓骘伏诛,征为侍中。顺帝立,为太仆,

  • 衡山县

    ①西晋惠帝改衡阳县置。治今湖南衡山县南。属衡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并改湘西县为衡山县,治今株洲县西南晚洲旱草坪。属潭州。大业初属长沙郡。唐初复属潭州。天宝八载(749)移治洛口(即今湘潭县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