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国志
《续汉书·郡国志》的简称。如《水经·河水注》:“白渠水西北径成乐城北,《郡国志》曰:成乐故属定襄也”,所引《郡国志》语见《续汉书·郡国志》云中郡成乐县下。
《续汉书·郡国志》的简称。如《水经·河水注》:“白渠水西北径成乐城北,《郡国志》曰:成乐故属定襄也”,所引《郡国志》语见《续汉书·郡国志》云中郡成乐县下。
1417—1482明福建宁德人,字季聪。正统进士。授刑科给事中,疏请减福建银场赋额,帝不纳,其后终因银场事激起闽变。景泰初迁都给事中,慷慨论天下事无所讳,与叶盛齐名。天顺元年(1457)以左佥都御史赈
1847—1917清末苏州长洲(今苏州)人,字鞠裳。光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充会典馆帮总纂、国史馆提调,迁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光绪二十八年(1902)督甘肃学政,后任礼学馆顾问、存古学堂史学总
见“牧府长史”。
指居住城镇的人丁。清代在江南地区,与乡村人丁分别管理统计。一般没有田地产业,丁银的派征科则较乡村人丁为轻。
又译牙剌瓦赤、牙鲁瓦赤、麻合没的滑刺西迷。花剌子模人。早年投附蒙古,成吉思汗灭花剌子模,受命主管中亚不花刺等城行政财赋。元太宗即位(1229),奏定西域人以丁出赋调之法,设治于忽毡(今塔吉克斯坦别卡巴
即西布特哈。地在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明属朵颜卫。清康熙中置布特哈总管驻此,统辖嫩江两岸索伦、达斡尔、鄂伦春诸部落。光绪二十年(1894)升为副都统,三十二年裁,分东、西布特哈,各设总管。
清台湾灌溉工程。道光十七年(1837)凤山县令曹谨在高屏溪上兴建的引水灌溉工程,两年后完成。圳长四万余丈,可灌凤山(今高雄)南部农田四万六千亩,是清代官修较大的水利工程。二十二年又增开新圳,扩灌凤山县
见“守备”。
命妇名号。汉代作为诸侯之母称号。晋正式加以册命。宋代臣僚封赠母、祖母,不问其存没,皆得此号。政和以后,凡已亡者追封不加“太”字。明代规定,凡子、孙任二品官者皆得封,但其丈夫尚在,则不封。
官名。署之次官。秦汉至南北朝为署令或署长副职泛称,品秩高低不等。隋、唐、五代之九寺、少府、将作、都水、长秋诸监、太子三寺下属各署均设,为署之次官。分为上、中、下三等。隋代上署丞正九品,中署丞从九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