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普胜
元麻城(今属湖北)人。铁工出身。白莲教徒。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与徐寿辉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组织红巾军起义。十月,建天完政权,任太师。次年春,领兵攻取九江、武昌等地。二十年闰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建大汉,仍任太师。后不知所终。
元麻城(今属湖北)人。铁工出身。白莲教徒。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与徐寿辉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组织红巾军起义。十月,建天完政权,任太师。次年春,领兵攻取九江、武昌等地。二十年闰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建大汉,仍任太师。后不知所终。
官名。隋始置,内史省属官,员八人,正六品上。开皇三年(583)升从五品,大业三年(607)减为四人,十二年改称内书舍人。唐武德元年(618)复置,三年改称中书舍人。
战国时齐国大夫。《荀子·大略》载其曾往燕国,道遇曾参之子曾元,问燕君何如? 曾元答以志向卑下,不求贤才为辅,不足为谋。
官署名。简称淮东(道)廉访司。元代地方监察机构。直属御史台的内八道监司之一。至元十四年(1277)于淮安路置江北淮东道提刑按察司,简称淮东按察司,监扬州、淮安、高邮等路府。二十一年,迁扬州路。二十六年
孟子哲学术语。指先天具有的道德和才能。《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和知识、才干皆与生俱来,不假外求,用内省的方法即可获得,无须学习和
1631—1647明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初名复,字存古,号玉樊,小名瑞哥。少时随父夏允彝宦游北京、福建。善诗词,有文名。明亡,改名完淳。顺治二年(1645)从父及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父遇
宋对广南西路羁縻抚水州少数民族的称呼。其地在今广西宜山以北环江一带。天禧中改名安化,分上、中、下三州,有抚水、京水、多逢、古劳四县。首领皆蒙姓,居民有区、廖、潘、吴四姓。居平地者种植水稻、捕鱼,山居者
①(197—273)西晋勃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字仲容。三国魏时为襄城典农部民,曾充御隶使邺,事久不决,困而贩铁。司马师用为中护军司马,徙邺典农中郎将。奏劾丁谧等权贵,由是见称。历东莱、琅邪太守
1382—1463明广宁卫(今辽宁北宁)人,字尚节。蒙古族。袭兄职,守备辽东。宣德时进都指挥同知。景泰初入卫京师,御也先,进左都督。英宗复位,以守辽东功封东宁伯。卒于任。
汉代选官制度。即上书言事符合皇帝旨意者授以官职。武帝时,上书言得失而求官者以千数,名臣如东方朔、终军、朱买臣、主父偃等皆以上书拜官。
又称改割、推割、割移、割受。宋代,人户典卖田宅,须赴县办理税租过户手续,具帐开列所典卖田宅的顷亩、田色、间架,以及原业税租数和应过割税租分数,取契书批凿,并于税租割受簿内对注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