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调法曲
即“道调”。
即“道调”。
藏文音译。明末西藏后藏地方第一任藏巴汗才旦多吉的称号。才旦多吉原为仁蚌巴家仆,崇奉噶玛噶举教派。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仁蚌巴被属民暴动所推翻,才旦多吉乘机取代,在三竹节寨(今日喀则)建立政权,自
古西域国名。汉初,王治扜泥城(今新疆若羌,一说今新疆尉犁东罗布泊西北孔雀河北岸),所出简牍上之Krorain,即其对音。地多沙碛,少田。民随畜牧逐水草,能作兵。国出玉,有驴、马、骆驼。昭帝元凤四年(前
书名。原称《皇清开国方略》。乾隆三十八年(1773)阿桂等奉敕撰。三十二卷。记述清朝入关以前开国史实。卷首冠以《发祥世纪》一篇,不入卷数。卷一至卷八,自太祖努尔哈赤癸未(明万历十一年,1583)夏五月
书名。元朱震亨述,明程充校订。五卷。刊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非朱氏手笔,乃由其子弟据其学术经验和平素所述整理、纂辑而成。卷首载医论六篇。后有论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妇、儿、五官科等病症百余篇;
前616—前538即叔孙穆子、穆叔。春秋时鲁国人。鲁襄公时任为卿,掌军政。鲁襄公十一年(前562),与季武子商定作三军,三分公室,“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各有其一。后老病,为其庶子竖牛虐待而
新疆维吾尔语音译,意为十户长。
452—520北魏勃海蓨县(今河北景县西)人,字僧智。初为云中兵户。涉猎经史,颇有文才,除中书博士,转侍郎。太和十七年(493),兼员外散骑常侍,使于南朝齐。宣武帝时,除给事黄门侍郎。攀附赵修、茹皓等
书名。清末金钟麟编。四卷。成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述东北、内外蒙古、新疆、西藏历代建置沿革、自然地理、物产矿藏,及清代设官治理、行政辖区和中外界务交涉等情况,附有四地全图。尤注重中俄、中英立约勘
报纸名。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五日(1898.3.7)发刊。日报。长沙校经书院出版。熊希龄、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任董事,戴德诚、梁启超、樊锥、何来保、谭嗣同、唐才常为撰述,唐才常主编。南学会机关报。
刑名。通耏,即剃去鬓,而留发。亦称“完”。《说文》段玉裁注:“不剃其发,仅去须鬓曰耐,亦曰完。谓之完者,言完其发也。”《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轻罪不至于髡,完其耏鬓,故曰耏。古耏字从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