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言不尽意

言不尽意

魏晋玄学命题。指文字不能完全地表达语言,语言不能完全地表达思想。源出《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三国魏荀粲认为,圣人的思想,因其旨趣精微,非言辞所能尽表,故主张“六籍(经)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三国志·魏志·荀或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即所谓“言不尽意”。王弼提出“修本废言”(皇侃《论语义疏》注引),“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略例·明象》);晋张韩(即张翰)提出“留意于言,不如留意于不言”(《全晋文》卷一百零七),均同属此说。西晋欧阳建以言尽意论与此说相对。

猜你喜欢

  • 木册长官司

    土司名。元末明玉珍改木册安抚司置。明洪武六年(1373)归明,长官田姓。寻叛,废。永乐四年(1406)复置。治今湖北宣恩东南,居民主要为土家族。清初改为木册土司,后废入宣恩县。

  • 独石口

    在今河北赤城县北。地处大马群山峡谷,仅容单骑,形势险要。元置驿。明初建城,周六里余,其后屡有增筑,为防守外长城要隘及军事重地宣府镇咽喉。宣德五年(1430)移开平卫于此。景泰三年(1452)置上北路参

  • 内营

    又称内府营。明代以宦官组成的军营。建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于内教场操练。

  • 江西白话报

    杂志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日本东京创刊。江西留日学生主办,张世膺主编。呼号救亡,反对沙俄侵略。旋停刊,改出《新白话报》。

  • 岳珂

    1183—1234南宋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字肃之,号倦翁。岳飞孙,岳霖子。嘉定间,出守嘉兴(今属浙江),定居于府西北之金佗坊。官至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宝谟阁学士。因痛念其祖遭诬害死,撰《金佗

  • 纽璘

    蒙古珊竹氏。元宪宗七年(1257),从攻四川,取成都,驻守之,以功升都元帅,总秦川蒙古诸军。中统元年(1260)入朝。受命镇秦、巩及唐兀地。四年被诬,逮送上都,获释后,死于归途。

  • 唐五路

    即“唐麓岭”。

  • 邵晔

    952—1014北宋连州桂阳(今广东连州)人,字日华。太平兴国进士,任邵阳主簿。改大理评事、知蓬州录事参军,平反冤狱,为太宗所嘉奖。历知忠州、监察御史、淮南转运使等。真宗时,任缘海安抚使等职。后知广州

  • 尚铭

    明人。宦官。成化时,以汪直引荐掌东厂,与直争宠,奏其不法事。十七年(1481)罢西厂,东厂遂独掌侦伺事。性贪,闻京师有富室,则加以罪名,得重贿方止。后谪充南京净军。籍其家,得资数万。

  • 者别

    即“哲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