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学官
官名。简称“视学”。清末巡视各地学务之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属学部者十二人,正五品,专任巡视京外学务。属地方者,每省六人,正六品,承提学使之命令,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每县设一人,兼充学务总董,常驻各厅、州、县城,由地方官监督办理学务,并以时巡察各乡村市镇学堂。
官名。简称“视学”。清末巡视各地学务之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属学部者十二人,正五品,专任巡视京外学务。属地方者,每省六人,正六品,承提学使之命令,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每县设一人,兼充学务总董,常驻各厅、州、县城,由地方官监督办理学务,并以时巡察各乡村市镇学堂。
学校名。元代设置,教授亦思替非文字。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始置回回国子学,寻罢。仁宗延祐元年(1314),复置回回国子监,后定学官及生员五十余人,官给廪膳,培养波斯文的译史人员。
战国中晚期赵国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北邯郸市。赵国自赵敬侯元年(前386)至赵王迁八年(前228)亡于秦皆建都于此。遗址分赵王城与大北城两部分。赵王城是宫城遗址,在今邯郸市区西南,由东、西、北三座小城组成
古代算学术语。筹算乘除捷算法之一种。杨辉《乘除通变本末》所载相乘六法之一,即是当乘数为二位数且个位为1时的一种算法。其方法是将乘数的首位与被乘数的积进一位后再与被乘数相加。
金、元以后对中央及地方各官署中掌管案牍、管辖吏员并协助长官处理政务官员之统称。与主官、属官、堂上官相对而言。金、元时遍设于各级衙门,包括经历、都事、主事、知事、典簿、照磨、管勾(以上为从五品至九品)、
书名。赵志忠撰。十六卷。志忠入宋后,记述辽朝事进上,内容有君臣世次、国俗、官称、仪物及蕃汉兵马、山川风物等多项,故称杂录。
宋代都转运使的简称。
《晋书·谢混传》载,晋元帝初镇建业,公私困乏,每得一㹠,即以为珍肴,项上一脔尤美,辄以荐帝,群下未尝敢食,故称禁脔。后谓他人不得染指之物,亦喻帝王所爱重者。
官名。晋代置,为太常、大鸿胪属官,职掌不详。见《晋书·舆服志》。
女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司宝之佐,协掌六宝、符契。参见“二十四典”。属尚工,掌金玉珠宝。唐属尚服,与隋之典玺同。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东燕县置。治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属渭州。大业初属东郡。唐、宋属滑州。金属开封府。泰和八年(1208)移治华里店,即今延津县北胙城。属卫州。贞祐中移治宜村,为卫州治。元泰定初还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