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晷
西晋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南)人,字彦长。少游学清河(治今山东临清东北),遂徙家侨居。郡命为五官掾,历河内郡丞,太守裴楷荐为侍御史。后为司徒左长史,转冯翊太守。有政能,征拜少府,出为凉州刺史,转雍州。时战乱频仍,西土荒废,乃劝以农桑。元康中,加左将军。卒于官。
西晋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南)人,字彦长。少游学清河(治今山东临清东北),遂徙家侨居。郡命为五官掾,历河内郡丞,太守裴楷荐为侍御史。后为司徒左长史,转冯翊太守。有政能,征拜少府,出为凉州刺史,转雍州。时战乱频仍,西土荒废,乃劝以农桑。元康中,加左将军。卒于官。
山名。郦亦作骊。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战国属秦。《史记·秦本纪》:秦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
洱海地区方言音译,意为吃生。即取猪、牛、羊之领脊肉,或鸡、鹅、鱼肉,或生肝,脔切为薄块,剁细,置盐中腌之,然后和以蒜泥、花椒、辣椒及酸醋等香料而食之。元明以来为滇中少数民族所喜好的上味食品。
①即流放。将罪人迁离乡土的刑罚。据《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变法时,将乱化之民“尽迁之于边城”。又《秦本纪》记秦昭王时,“白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睡虎地秦墓竹简》中亦多见,如《法律答问》规定:身
官署名。元至正十九年(1359)置于大同,掌屯种之事。以孛罗帖木儿领之。下设分司十道。
官署名。南朝齐、梁、陈大长秋属官有奚官局令,正八品下,以宦者充任。北齐长秋寺有奚官署,有令,位从九品上,掌守宫人使药、疾病、罪罚、丧葬诸事。隋代内侍省置,有令、丞各二员;大业三年(607)改为署,隶长
年号。(1)唐昭宗年号(901—904)。凡四年。(2)一作天嗣。辽时回离保年号(1123)。
官名。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之一。掌治拉萨街道之事。隶于噶伦。设五品官二人。
五代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一说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虽世为显族,而一生未仕,称江南布衣。识度闲雅,专心绘画,多游山川林园,以自然为师,妙夺造化。喜作花鸟、昆虫、蔬果、树木、汀花、野竹、药草和雪景。
杂志名。清光绪二十七年八月三日(1901.9.15)在上海创刊。周刊,逢周六出版。孙鼎、陈国熙、赵连璧主编。倡言“身受国恩,愿以笔谏,去新旧之党援,泯中西之畛域”为立言要义。宣传保种救亡,振兴教育。设
监牧名。唐元和十四年(819),置于襄州谷城(今属湖北)。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兼监牧使领之。大和七年(833)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