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堑
本台湾东土著番社名,即今台湾新竹县驻地,清雍正九年(1731)移淡水厅治此。光绪元年(1875)改置新竹县。
本台湾东土著番社名,即今台湾新竹县驻地,清雍正九年(1731)移淡水厅治此。光绪元年(1875)改置新竹县。
即今贵州赫章县东北海马姑。与猪拱箐相犄角,山壁斗立,前有大河。清同治六年(1867),陶三春率苗民起义军据海马姑,即此。
西汉人。元帝时曾任黄门令。编撰《急就篇》,以韵语编次日用杂字,供童蒙诵习识字。
一称魏相、吕宣子。春秋时晋国人。其先人食邑于吕、魏,遂以之为氏。魏锜之子。晋厉公三年(前578),晋邀齐、鲁、宋、卫、郑等国伐秦,战前,他奉命使秦绝交,对秦加以责难。晋悼公即位后被任为卿。
见“提领官田所”。
地名。在今云南省南部。清光绪十七年(1891)委拉祜族首领李通明为西盟土把总,属镇边厅。1965年设西盟佤族自治县。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1906.10.15)在日本东京创刊。月刊。云南留日学生李根源、罗佩金、赵伸、杨振鸿、吕志伊主办,周钟岳、席上珍、张耀曾等先后主编。以“开通风气,鼓舞国民精神”,“
唐贞观八年(634)改南会州置,“以郡界茂湿山为名”(《旧唐书·地理志》)。治汶山县(今茂县)。天宝元年(742)改为通化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茂州。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汶川、北川等县和理县部分地
地名。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北。东汉末张白骑据此,故名。《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同四年(538),魏权景宣攻拔孔城,洛阳以南西附,“丞相(宇文)泰即留景宣守张白坞”,即此。
一译打拉,亦名多拉银钱。清末中国沿海各省民间行用的美国银元。系英文Dolla之译音,汉语谓“花钱”,鸦片战争前后已在闽粤、江浙等省商民间行用。至十九世纪末,因茶叶贸易,此钱已流行江西、安徽、两湖等地。
见“斡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