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税钞

税钞

①宋代纳税之凭证。全称输纳税租钞,又称钞旁。共四份,户钞给纳税人作收据,县钞由收纳税物仓库送县销注簿籍,监钞给监督纳税官员收掌,住钞由受纳税币、税物的仓库保存。未用印时称白钞,用印后称朱钞,只有朱钞能作已纳凭证。印有数种,由监督纳税官员亲自使用,收税完毕,簿籍销注后,即由官员亲自监督毁印,以防伪冒。②清代指征收的货币。《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考核二》:“如由上海等处出口之货,江海等关止收本关出口税钞。”

猜你喜欢

  • 右地代

    十六国时人。匈奴族铁弗部。夏主赫连勃勃长兄。尝受父刘卫辰遣,率骑与北魏战于河东,为魏所败。晋义熙三年(407)勃勃建大夏国,拜为丞相,封代公,寻领幽州牧。

  • 韩熙载

    902或908—970五代时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字叔言。后唐同光进士。庄宗末,平卢军乱,父光嗣被推为留后。明宗即位,诛光嗣,他惧奔吴,历滁、和、常州从事。南唐建立,李昪令事太子东宫。元宗即位,累

  • 克戎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三班,与佽飞将军同班,普通六年(525)刊正名号时罢。

  • 后敕

    即“续降指挥”。参见“续降”。

  • 细色

    指上等之商品。宋代将舶货分为粗、细两类,并分别抽税。元承宋制,舶货中贵重者称为细色,一般称为粗色。据当时庆元(今浙江宁波)地区方志的记载,进口舶货中,细色有一百三十四种,粗色有八十九种。官府对细色、粗

  • 榷矾制

    宋承唐、五代遗制,分地区设炼矾务煎矾货卖,或由镬户私煎而官卖,严刑重禁越界私贩。商人可输纳金银、绢帛、粮草、钱币等,向官府领矾贩卖。后又在一些地区实行矾引法,商人向榷货务纳钱买引,持引赴矾场取货贩卖。

  • 司里

    ①官名。周代设,为里邑之官,即里宰。周王室及陈国所设,掌宾客授馆。《国语·周语中》:“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司里授馆’。”韦昭注:“司里授客之馆,所当馆次于卿也。”鲁国所设,掌大夫宅居之

  • 达赖六世·仓央嘉措

    1683—1706清门地沃域松(今西藏门隅)人。藏族。康熙三十六年(1697)被第巴桑结嘉错认定为达赖五世的转世,同年九月拜班禅五世·罗桑意希为师,受沙弥戒。十月,迎入布达拉宫坐床。时西藏蒙藏统治阶级

  • 永德

    渤海定王大元瑜年号(809—812)。凡四年。

  • 参军府

    官署名。明洪武三年(1370)于诸王府置。与王相府、王傅府同为诸王府官属。置参军一人,正五品;录事二人,正七品;纪善一人,正七品。九年,改长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