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灵渠

灵渠

原名澪渠,亦作零渠或秦凿渠,后又名湘桂运河或兴安运河。在广西兴安县境内,中国著名水利工程之一。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因转运粮秣需要,命史禄兴修,以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全长34公里。工程主要分南渠、北渠、斗门、堰坝等。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三,而注于漓江;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七,而汇于湘江,故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斗门(或作陡门),是建在南、北渠上一种集中比降、提高水位的设施。历代屡有改建。唐代有十八座,宋代增至三十六座,清代则为三十二座。顺次启闭,增高水位,可使行船越过高地。既便舟楫,又利灌溉,为船闸的先导,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措施。堰坝是建在渠道里的一种拦河蓄水,引流入沟灌田的设施,与今堰坝结构相似。秦汉以后,中原地区与岭南交通,大多取道于此。近代因公路、铁路的修筑,航道的作用逐渐消失,成为以灌溉为主的河渠。1949年前年久失修,堤坝崩塌,渠道淤塞。建国后不仅把灵渠原有的堰坝、堰沟修复加固,而且新建许多水渠、水库和水电站,灌溉面积也从二千一百多亩扩大到三万亩。

猜你喜欢

  • 诗毛氏传疏

    书名。清陈奂著。三十卷。始作于嘉庆十七年(1812),成于道光二十年(1840)。初刊于道光二十七年。作者宗毛公《诗》义,认为郑玄为《毛传》作笺,不拘师法,故此书舍《郑笺》而专疏《毛传》。书中就《毛传

  • 陵阳县

    西汉置。相传陵阳子明得仙于此县山,因以为名。治今安徽石台县东北广阳。两汉属丹阳郡,西晋属宣城郡。东晋咸康四年(338)因避杜皇后名讳,改为广阳县。

  • 庐陵王传

    书名。唐徐浩撰。一卷。记述狄仁杰劝说武则天恢复庐陵王李显(中宗)储君事。已佚。

  • 鲁胜

    西晋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人,字叔时。少有才操,为佐著作郎。元康初迁建康令。善天文。时世将大乱,遂称病辞官。曾著《正天论》,研讨历法。又著《墨辩》,称颂先秦名家和墨家后学。提出:“名必有形,察形莫如别

  • ①古代丧葬礼之一。古人认为,死者“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礼记·郊特牲》)。故人刚死,即使人手执死者之衣,由东边房檐翘起处登上屋顶,向北方呼喊死者的名字,男呼名,女呼字,令其魂复归。呼唤三次,即将

  • 货布

    新莽铸币,铜质。据《汉书·食货志》:天凤元年(14)“罢大小钱,改作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奇,广八分,其圜好径二分半,足枝长八分,间广二分。其文右曰‘货’,左曰‘布’,重二十五铢,直(值

  • 回回寺

    元代对伊斯兰教寺院的俗称。又称礼拜寺。译语称密昔吉。

  • 苟全近录

    书名。清姚济撰(原稿署名“茸城铁道人手写”)。稿本。按日记载咸丰三年(1853)八月至四年四月上海小刀会起义事。对上海小刀会起义后附近各县农民抗租抗税斗争以及清军反扑和烧杀抢掠均有所记载。所记与《枭林

  • 贵洲

    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中。当南北交通冲要。南朝宋元嘉中曾在此设防以备北魏。《隋书·郭衍传》:开皇十年(590),“(衍)领精锐万人先屯京口(今镇江市)。于贵洲南与贼战,败之”,即此。

  • 胠箧

    《庄子》篇名。文中借只防备开箱(胠箧)之小盗,而不防备“负匮揭箧担囊而趋”之大盗的比喻,论证“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认为社会产生盗贼的根源在于圣人和智慧。主张“绝圣弃知”,毁灭仁义、文化,回复到“民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