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清太祖实录

清太祖实录

书名。清官修。十卷,又首卷之一至之三为圣祖序、修纂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纂官及高宗序、进实录表、校对官。起自癸未(明万历十一年,1583),止于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记述满洲起源及太祖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的后金(清)开国史,为编年体史料长编。初纂于太宗天聪九年(1635),先成《太祖战绩图》,每图附文字说明。既成,又摘取图中说明,别为一本。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命觉罗勒德洪为监修总裁官,明珠、王熙等为总裁官,复加纂辑。雍正时又特开史馆,重加校订,至乾隆四年(1739)竣事,勒为定本。几经改纂,面目大变。幸初纂本尚存,解放前故宫文献馆及北平图书馆曾将其与太宗、世祖二朝实录初纂本合刊,保存了清开国时史事的某些真相。

猜你喜欢

  • 道会

    官名。管理道教事务之道官。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于各县道会司,县各一人,为道会司长官。品秩未入流,设官不给禄,颁发度牒。掌领一县道人。清沿明制,例由礼部拣选通晓经义之道人充补,移至吏部注册。

  • 硰石

    地名。在今山西娄烦县西北。《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韩王信反,“击韩信军于硰石,破之”;《史记·灌婴列传》:将燕、赵、齐、梁、楚车骑,击破胡骑于硰石,并即此。

  • 大成比吉

    约1546—1615又称把汉比吉。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把汉那吉之妻。隆庆四年(1570)随夫降明,归后感激明朝礼遇之恩。俺答汗死后,所遗板升及兵马尽归把汉那吉。万历十一年(1583)那吉死,尽归比吉。

  • 石虎

    295—349十六国时后赵国君。公元334—349年在位。字季龙。羯族。幼为石勒父收养,或谓石勒之侄。性残恶,好游猎,勇冠当时。勒居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署魏郡太守,镇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历任单于

  • 中书郎

    官名。西汉置,隶中书谒者令,职掌及沿革不详。三国吴置,掌草拟诏书,并常被派出执行皇帝使命,权任颇重。一说三国蜀亦置。魏、晋、南北朝时亦作为中书通事郎、中书侍郎的省称。

  • 南北榜

    又称春夏榜。明初处理南北地区科举名额的事件。洪武三十年(1397)春,考试官刘三吾、白信蹈取宋琮等五十一人(一说五十二人),皆南士。三月,廷试擢陈䢿为第一。北方诸生谓三吾私其乡人。朱元璋

  • 经义考

    书名。初名《经义存亡考》,后改今名。清朱彝尊撰。三百卷。鉴于当时治经者多拘守一家之言,以致前代经学著作多有失传,乃于去官归里后,仿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之例,撰成此书,通考自汉以下历代解说儒家经典

  • 奇枪

    管形火器。清前期使用的一种后装火绳枪。枪管底部贯通,以填入子枪。子枪为一管形铁壳,有底,底上有火孔,内实弹药。装填时,将枪柄向下打开,把子枪推入后膛,使子枪火孔与火绳枪机的火门相通,闭合枪柄,并用铁钥

  • 寻梦凑

    777—809又名寻阁劝。南诏第七世王。唐蒙舍川(在今云南巍山)人。姓蒙氏。乌蛮(彝族)。贞元十年(794),曾随父南诏王异牟寻参加与唐和好的点苍山会盟。元和三年(808),异牟寻卒,继立,自称骠信(

  • 壕镜

    壕或作濠、蚝。澳门的旧称。明全称壕镜澳,指澳门整个港湾,包括浪白岛在内,属广州府香山县。嘉靖时移电白市舶司于此,为闽、粤地区和暹罗、爪哇、佛郎机(葡萄牙)等国商人贸易中心。自被葡萄牙侵占后,澳门一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