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顺
隋末唐初雍州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十八岁出家,先习禅法,后学《华严经》。唐太宗曾召入宫问答,赐号“帝心”,故亦称“帝心尊者”。后住终南山至相寺。提出“五教止观”说,以《华严》为最高的“一乘圆教”经典。认为“心真如门是理,心生灭门是事”(《华严五教止观》),理事“空有无二,自在圆融,隐显不同,竟无障碍”(同上),为法藏等创建华严宗提供了思想资料,被推崇为华严宗“初祖”。相传著有《华严五教止观》、《华严法界观门》,但有疑者。著名弟子有智俨等。
隋末唐初雍州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十八岁出家,先习禅法,后学《华严经》。唐太宗曾召入宫问答,赐号“帝心”,故亦称“帝心尊者”。后住终南山至相寺。提出“五教止观”说,以《华严》为最高的“一乘圆教”经典。认为“心真如门是理,心生灭门是事”(《华严五教止观》),理事“空有无二,自在圆融,隐显不同,竟无障碍”(同上),为法藏等创建华严宗提供了思想资料,被推崇为华严宗“初祖”。相传著有《华严五教止观》、《华严法界观门》,但有疑者。著名弟子有智俨等。
北魏碑刻。刻于孝昌元年(525)十一月。志石高99.5厘米,宽100厘米,厚20厘米,为洛阳出土之北魏墓志最大者。志文阴刻魏体,三十二行,行三十二字。其书端严方正,字划清晰,刚劲秀拔,渐脱魏体,已近楷
贵州贵阳市的简称。因明代先后为贵筑司、贵筑乡,清代为贵筑县而得名。
?—前522春秋时蔡国国君。公元前530—前522年在位。名庐。又称蔡平公。蔡灵侯之孙。为楚平王所立。蔡灵侯十二年(前531)楚灵王诱杀灵侯灭蔡,立楚公子去疾为蔡公。后,楚公子去疾弑楚灵王自立,为平王
官名。战国秦置。商贾伍人之长。《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贾市居列者”,“列伍长弗告,吏循之不谨,皆有罪”。
①科举考试用语。指对考生情况加以担保。清制,凡童生应试都需有一定的资格审查。除应考童生向本县署礼房如实填写姓名、籍贯、年龄并三代履历外,还需要由他人担保。担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时应考的五个童生互相担
书名。清邓廷桢监修,李振庸等纂。二百六十卷,首六卷。道光九年(1829)成书。悉从《江南通志》体例,分舆地、河渠、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杂类十志。搜采广博,考订详实,条理井然。有道
官名。亦称驾部下大夫或小驾部。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驾部司次官,佐驾部中大夫掌皇帝出行的车驾及马、驼、羊的牧养。北周武帝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为驾部司长官,称驾部下大夫。宣帝即位,复
范(範)古代铸造用铸型的一种。通常用质地较软的砂岩或片麻岩制成,用于铸造简单的生产工具、兵器及饰物。今知较早的出土实物有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的锛范和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的镞范。河南新郑出土有战国时期的刀、
西晋永嘉中筑。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北尧王山南。《水经·淄水注》:广固城“在广县西北四里,四周绝涧,阻水深隍。晋永嘉中,东莱人曹嶷所筑也”。《元和郡县志》:“有大涧甚广固,故谓之广固。”西晋末为青州治。后赵
一作介子推。春秋时晋国人。早年随晋文公出亡,传说文公饥,曾割股以食文公。文公返晋为君后,遍赏随从出亡之臣而不及他,遂携母出走,隐居于緜上(今山西介休东南)。文公派人寻求不得,将緜上作为他名义上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