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汉学师承记

汉学师承记

书名。原名《国朝汉学师承记》。清江藩著。八卷。记述清初迄嘉庆间汉学家生平、著述、师承及学术思想。对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亦指责黄宗羲、顾炎武对汉学、宋学“多骑墙之见,依违之言”(卷八),并置二人于卷末;认为魏晋至元明,学术如“长夜悠悠,视天梦梦”,入清以来,“汉学昌明,千载沉霾,一朝复旦”(卷一)。书后附录其《国朝经师经义目录》,自称:“不宗汉学,皆非笃信之士也”,表现了作者“惟汉是信”之见。所列人物,多为乾嘉学派著名学者,不收常州学派庄存与、刘逢禄等人。初刻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收入道光九年(1829)《江氏丛书》刊本。

猜你喜欢

  • 食分

    天文学名词。(1)古代历法中表示日、月交食深浅程度的一种量。《晋书·律历志下》引三国魏杨伟《景初历》:“去交度十五以上,虽交不蚀也,十以下是蚀,十以上,亏蚀微少,光晷相及而已。亏之多少,以十五为法。”

  • 笞讯

    刑法名目。以笞掠逼取口供的审讯方式。秦律规定,在一定情况下允许笞讯,但必须在爰书上如实写明。《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其律当笞掠者,乃笞掠。笞掠之必书曰:‘爰书,以某数更言,毋解辞,笞讯某。’”

  • 孙旂

    ?—301西晋乐安(治今山东邹平东北苑城镇)人,字伯旗。察孝廉,迁黄门侍郎,出为荆州刺史。永熙中,征拜太子詹事,转卫尉,坐武库火免官。岁余,出为兖州刺史,迁平南将军。子弼及侄髦、辅、琰四人附会赵王伦心

  • 俍田

    清代民田之一种。俍族(壮族的旧称)人民所有之田地。主要分布在广西省。禁民置买。每亩科银九厘、米四升二合八勺。

  • 贵阳公立师范(範)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贵阳南门外昭忠祠设立。专门造就中学堂教习。聘日本清宫宗亲、木藤武彦等人为教习,课程有算学、几何、代数、物理、化学、生理、博物、天文、地理、历史、经济、法制、教育、图

  • 乃满

    即“乃蛮”。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书名。亦名《西域求法高僧传》、《求法高僧传》。唐义净撰。二卷。记唐初赴西域、南海、印度等地五十余僧人事迹,并附义净自述。对西域、南海等地僧团制度、戒律规定,由吐蕃经尼婆罗入印度的通道,由南海往印度的交

  • 和硕亲王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第一等,简称亲王。主要封皇子,爵位得传袭于子孙,除加世袭罔替者原爵不降外,其余袭次递降一等,降至奉恩镇国公为止。亲王初封给封号,袭封者沿用。年俸银一万两,俸米五千石,也有特旨给双俸者

  • 银章

    银质的印章。其文曰某官之章。汉代亦称银印,魏晋以后公文印文称“某官之印”者称银印,称“某官之章”者为银章。一般不混用。

  • 紫微侍郎

    官名。即中书侍郎。唐开元元年(713)改,五年复名中书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