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水源
清广西武宣人。农村塾师。道光三十年(1850)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封御林侍卫,为洪秀全、杨秀清撰拟诏书,批答文报。咸丰二年(1852)随萧朝贵攻长沙,任伸后副侍卫,旋升土官正将军。至武昌,任东殿簿书。三年至南京,擢职同检点,旋升东殿左丞相、天官又正丞相,率部救出扬州守军。四年升天官正丞相,仍理东殿事。七月攻打高淳东坝败回,收入东牢。据传五年初被杀。
清广西武宣人。农村塾师。道光三十年(1850)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封御林侍卫,为洪秀全、杨秀清撰拟诏书,批答文报。咸丰二年(1852)随萧朝贵攻长沙,任伸后副侍卫,旋升土官正将军。至武昌,任东殿簿书。三年至南京,擢职同检点,旋升东殿左丞相、天官又正丞相,率部救出扬州守军。四年升天官正丞相,仍理东殿事。七月攻打高淳东坝败回,收入东牢。据传五年初被杀。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勘界议定书之一。清同治八年(1869)七月,署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荣全与俄国西西伯利亚军区副参谋长巴布阔福签订。自沙宾达巴哈至布果素克建立界牌八处,唐努乌梁海西北部原属中
在今广东汕头市南磊口。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倭寇自磊口登陆攻海门所,官军击败之,即此。
官名。春秋时置,掌一县政令之长官。《左传·襄公三十年》:“赵孟问其县大夫,则其属也。”《史记·赵世家》:“晋顷公之十二年,六卿以法诛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族为之大夫。”
官名。清代工部皇木厂主官。掌厂事。顺治初设,满、汉各一人,由本部堂官委派司员充任,一年一更代。
官名。唐兴元元年(784)置,一人,从二品,以授节帅罢任者,无职事。
官署名。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各地地主组织武装,抗击农民军,自称“义兵”。元廷于至正十四年(1354)五月,置南阳、邓州等处毛胡芦义兵万户府,组织管辖地主武装,免其差役。十五年四月,置汴梁等处义兵万户府
古族名。曾参与周武王伐纣之役。旧说即旄牛种、越巂夷,居今四川汉源、冕宁。一说即茅戎。
又称火泉。天然气井。因火自地下出,故得此称。始见于《汉书·郊祀志》: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祠天封苑火井于鸿门(今陕西神木西南)”。自汉至明,四川邛州(今邛崃)、富顺、蓬溪等处火井亦屡见史载。
指宋代大理国后期权臣高氏。宋绍圣元年(1094),大理国权臣高升泰篡立,改国号为大中国。后其子还政段氏,仍独揽大权,诸国使者往来,皆先谒高氏。时人称高升泰父子为高国主。
?—179东汉渔阳泉州(今天津市武清西南)人,字方正。好申韩之学。初举孝廉。灵帝时任九江太守,镇压山民起义。光和二年(179)迁司隶校尉,深疾中常侍王甫等干乱朝政及太尉段颎阿附宦官,上言奏收甫、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