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①西周、春秋小国。姬姓。在今山东定陶县北。始封君为周文王之子叔振铎。周初封于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故曹叔又称陶叔,有今山东西部之地。《春秋》僖公四年(前656):“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曹昭公)侵蔡”;二十八年为晋所逼,割与宋接壤之地予宋,三年后又被晋逼,割济水以西之地予鲁。曹伯阳十五年(前487)为宋所灭。②一作漕。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滑县城东。《左传》闵公二年(前660):狄人灭卫,“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即此。秦置白马县。③官署通称。即分科办事机构。战国时秦国郡国所属职事部门泛称曹。《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发书,移书曹,曹莫受,以告府,府令曹画之。其画最多者,当居曹奏令、丞。”汉代自公、卿至郡县皆分曹治事。主管者正曰掾、副曰史,其次曰属。魏、晋、南北朝均置。如尚书台、侍御史、公府、将军府、州郡所属,分为吏部曹、度支曹、兵曹、金曹、法曹等数十种;主管长官有尚书、参军、掾史属等。隋唐为尚书省六部及十六卫、各率府、王国、州县下设对应六部职署统称。宋代为尚书省六部别称。六曹即六部;开封府等所属职事机构亦以曹名之,如士曹、户曹、兵曹、刑曹、工曹等。

猜你喜欢

  • 大义宁国

    国名。后唐天成四年(929),剑川节度使杨干贞废大天兴国君赵善政自立,改国号为大义宁。后晋天福元年(936)十二月为通海节度使段思平所灭。大义通宝

  • 合河关

    唐置。以在合河县北得名。在今山西兴县西北七十里。《资治通鉴》:唐开元九年(721),“叛胡潜与党项通谋,攻银城、连谷,据其仓庾,张说将步骑万人出合河关掩击”,即此。

  • 行宣政院

    官署名。为元宣政院的派出机构,主管江南僧侣等事,亦有负责征伐者。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立于杭州。后罢。延祐五年(1318),又立于杭州,设官八员。天历元年(1328)罢。元统二年(1334)正月,

  • 勘合

    旧时文书加盖印信,分成两半,当事双方各执其一,查验骑缝半印,作为凭证。明代有调军勘合等。清时为乘驿凭信。*邮符之一种。官员因差驰驿者,沿途驿站在查验勘合后予以接待,照数供应。

  • 直接打制法的

    一种,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早期,以一石块作锤,敲击做石料的另一石块,从而打下制作工具的石片。

  • 嘉祥大师

    即“吉藏”。

  • 郭献之

    唐人,又名郭绍。曾任职司天台。代宗宝应元年(762)奉诏造《五纪历》。同年颁行,用至德宗建中四年(783)。

  • 术赤台

    又译主儿扯歹、术儿彻丹、术彻台、拙赤䚟。 蒙古兀鲁兀部首领。 初依札木合,后率部归铁木真。蒙古与克烈部战于哈阑真沙陀(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南境),兀鲁兀、忙兀两部充当先锋,射伤汪罕之子亦剌合

  • 会福总管府

    官署名。元代属太禧宗禋院,掌大护国仁王寺财产。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建大护国仁王寺及昭应宫,置财用规运所。十六年改为总管府。武宗至大中,升会福院。文宗天历元年(1328),改会福总管府,秩正三品。

  • 三国志注

    书名。南朝宋裴松之撰。宋文帝以陈寿《三国志》记事过于简略,命松之为作补注。松之广搜资料,引用之书多达二百余种,于元嘉六年(429)写成,字数几为《三国志》之三倍。除少数有关文字上的解释外,绝大部分为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