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梦彪
南宋人。一作晏彪。绍定二年(1229)十二月,率盐贩百余人在汀州(治今福建长汀)起义,先后攻破建宁、宁化、清流、泰宁、将乐、邵武等地,聚众至万余人。宋以陈韡知南剑州,又从淮西调集精兵数千进行镇压。绍定四年(1231)春,战败投降,后被杀害。
南宋人。一作晏彪。绍定二年(1229)十二月,率盐贩百余人在汀州(治今福建长汀)起义,先后攻破建宁、宁化、清流、泰宁、将乐、邵武等地,聚众至万余人。宋以陈韡知南剑州,又从淮西调集精兵数千进行镇压。绍定四年(1231)春,战败投降,后被杀害。
佛教名词。佛教徒称佛典为内典,世俗文献为外典。唐时,道宣录东汉以降佛典经录,名《大唐内典录》。
官府中的小吏。《北齐书·彭城王浟传》:“守令参佐,下及胥吏,行游往来,皆自赍粮食。”柳宗元《梓人传》:“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
地名。即今云南麻栗坡县治。清代属云南开化府。嘉庆时,改称麻栗坡街。
罪名之一。唐宋法律规定,非关公务,别因私情而犯罪,称“私罪”。虽因公务而意涉阿曲,亦判为私罪。犯私罪所受处罚比*公罪重。
又译火鲁火孙、和鲁火孙。元蒙古人。初充元世祖宿卫。至元五年(1268),任翰林待制兼起居注。升翰林学士承旨。九年,建议选汉官子弟与怯薛、蒙古官员子弟同入蒙古字国子学,习新制蒙古字。十年,兼会同馆事,接
1834—1894清贵州镇远人,字寅宾,别字序初。同治进士。同治五年(1866)升山东布政使,迁江苏布政使,旋署江苏巡抚。后又曾二摄江苏巡抚,两权漕运总督,还一度兼管苏州织造,为清财赋之区地方官十二年
即“阿衡”。
①请示。《仪礼·聘礼》:“几筵既设,摈者出请命。”②请求任命官吏。《新五代史·卢光稠传》:“(卢)光稠独以虔、韶二州,请命于京师。”
书名。清薛福成撰。六卷。薛氏平生见闻随笔记载。光绪十七年(1891)将其同治四年(1865)以来二十七年之笔记择取精蕴成此编。订为史料、轶闻、述异、幽怪四类。其卷一《裕靖节公殉难》、《蒲城王文恪公尸谏
官名。亦省称为戈什。在满语中此为护卫之意。清制,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等以其作为侍从护卫,可自行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