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春秋左传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

书名。唐孔颖达等编定。六十卷。唐代官方颁布的《五经正义》之一。本书不用贾逵、服虔旧注,专取西晋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加以疏释,并有所发挥。认为形气生于魂魄,“鬼神之本,则魂魄是也”,承认鬼神的主宰地位,但又斥公羊派的谶纬附会为“言既不经,事无所据,苟佞时世,妄为虚诞”。主张限制贫富兼并,“若贫富兼并,则贫多富少,贫者无财以供官,富者不可以倍税,赋税少则公室贫也。”收入《十三经注疏》。

猜你喜欢

  • 乌默客

    ?—1709清蒙古喀尔喀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忒氏。康熙二十七年(1688)归附清朝,附牧乌珠穆沁界外阿尔图,继其父伊勒登阿喇布坦称汗,号车臣,统辖部众,自是始称车臣汗。三十年多伦诺尔会盟后,仍保留其车

  • ①西周分封诸侯国。妘姓。春秋初被郑武公灭后为郑邑,后又称为鄢陵。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春秋》隐公元年(前722):“郑伯克段于鄢”;《春秋》成公十六年(前575):“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皆即此

  • 料民

    统计人民数目,以为兵备。西周宣王时,败于姜戎,损失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国语·周语上》)。

  • 渭源县

    西魏大统十七年(551)以首阳县改名。治今甘肃渭源县东北渭河北岸。为渭源郡治。隋初属渭州,后属陇西郡,唐复属渭州。宝应元年(762)地入吐蕃,遂废。北宋熙宁五年(1072)置渭源堡,元至元十三年(12

  • 行营都部署

    官名。宋初,每大军出征则置为统帅,下设副都部署、都监、钤辖等官。后避英宗赵曙名讳,改行营都总管。

  • 多治比广成

    ?—739日本河内国丹比郡人。多治比县守之弟。开元二十年(732,天平四年),任遣唐大使。次年,与副使中臣名代等一行五百九十四人赴唐。二十三年,与玄昉、吉备真备等人归国。后官至参议中纳言。

  • 枢密分院

    官署名。元廷为迅速处理农民战争爆发区军务,于行枢密院之外设置的管军机构。至正十五年(1355)以后,置于卫辉(今属河南)、彰德(今河南安阳)、直沽(今天津)、忻州(今属山西)等地。

  • 威楚城

    南诏立国前爨族酋长威楚筑城居此,因名。即今云南楚雄市。

  • 谕德

    官名。唐、宋时置为东宫官,有太子左、右谕德,简称谕德。明于詹事府所属左、右春坊置,左、右各一人,掌侍从赞谕之责。清初沿置,满、汉各一人,汉员兼翰林院修撰,掌记注撰文之事。乾隆十三年(1748)裁。参见

  • 客卜帖兀勒

    蒙古语,意为卧者。蒙古怯薛中的夜间警卫,即宿卫。成吉思汗建立万人怯薛,中有一千人充客卜帖兀勒,入夜后警卫大汗斡耳朵。规定夜间任何人不得于客卜帖兀勒中穿行,不得询问客卜帖兀勒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