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

书名。元马端临撰。三百四十八卷。杜佑《通典》叙历代典制,至唐天宝而止,其后阙而未备,端临乃因杜书而广之,撰为是书。始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前后,告成于大德十一年(1307),历时二十余载。凡分二十四门,其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舆地、四裔十九门,皆因《通典》成规,而离析其门类。天宝以前,加以补充;天宝以后,续写至嘉定之末。其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五门,则为《通典》所未有,采录诸书以成之。其中所载宋制最详,多《宋史》各志所未备。案语亦多能贯穿古今,折衷至当。虽简严稍逊《通典》,而详赡则过之。其自序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故以名书。为研究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之重要史籍。

《文献通考》书影

猜你喜欢

  • 公玺

    即官印。《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亡久书、符券、公玺、衡赢(累),已坐以论,后自得所亡,论当除不当?不当。”是证秦统一前秦国一般官印也可称*玺。

  • 贰臣传

    书名。清国史馆辑。十二卷。记载明臣降清者诸如洪承畴、祖大寿、贾汉复等凡一百二十余人。有道光半松居士刊本。中华书局排印本《清史列传》也有刊载。

  • 绣像剿逆图考

    书名。清阙名辑。一说吴嘉猷绘。二册。刊于光绪十八年(1892)。上册首载曾国荃、曾国藩、官文等向清廷奏报攻南京和杀李秀成等被捕太平军将领情形折三件。次为颂扬清军镇压太平天国事迹图十四幅,起“金田结党谋

  • 沟洫

    古代田间的渠道。《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

  • 胥鼎

    ?—1226金代州繁畤(今山西繁峙)人,字和之。胥持国之子。大定进士。章宗时,父死,起复为著作郎,迁工部侍郎。卫绍王时,以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宣宗即位,知大兴府事兼中都路兵马都总管,拜尚书右丞。宣宗

  • 邹鲁

    1885—1954广东大埔人,原名澄生,字海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中和堂及同盟会。后进广东政法学堂。尝与朱执信等策划举事,并在广州办《可报》鼓吹革命排满。宣统三年(1911)参加黄花岗起义

  • 巴丘邸阁城

    即“巴丘城”。

  • 内属

    指周边少数民族归附中原王朝。汉代通常都由郡县加以安置和管理。《汉书·贾捐之传》:“其罢珠崖郡,民有慕义欲内属,便处之。”颜师古注:“欲有来入内郡者,所至之处,即安置之。”后代均沿用之。

  • 盐场

    生产食盐之场所。多指海盐生产场所。古代海盐有许多产区,各产区下辖若干盐场。而盐场之废置,往往取决于赢利之情况。《宋史·食货志》:“诸路盐场废置,皆视其利之赢缩,亦未尝有一定之制。”如明代两浙产区有盐场

  • 贡却杰波

    1034—1102一作“宫曲赞普”。意译“宝王”。藏传佛教萨迦派创始人。幼时从父兄学习宁玛派教法,后改从卓弥·释迦益希等人学新译密法,而以卓弥所传道果教授为主。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在后藏萨迦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