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洧
宋时党项人。环州豪族。原为宋环庆统制。建炎四年(1130)附夏。次年,金破庆阳。乘势取环州,降金,为熙河经略使。绍兴九年(1139)金宋议和,惧诛,谋取关陕,兵败逃入夏,官枢密使。夏大庆二年(1141)四月,又谋侵川陕。六月,与弟慕濬投金,经灵州,为夏军获得,被杀。
宋时党项人。环州豪族。原为宋环庆统制。建炎四年(1130)附夏。次年,金破庆阳。乘势取环州,降金,为熙河经略使。绍兴九年(1139)金宋议和,惧诛,谋取关陕,兵败逃入夏,官枢密使。夏大庆二年(1141)四月,又谋侵川陕。六月,与弟慕濬投金,经灵州,为夏军获得,被杀。
外商企业。清光绪七年(1881)由英商创办。资本十一万二千五百两。从事皮革加工。次年毁于火,停办。
官署名。辽代置。北面官。属著帐郎君院,掌皇太妃宫帐侍应之事。由著帐户充其杂役。
唐时,按均田令规定受田数量不足之土地名称。当时定制,丁男、中男应受田百亩,但实际常有缺额。今新疆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不少“欠田文书”,专门记载受田不足的人户和所欠土地面积,作为将来补授田亩的依据。
明应天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字允中。有才华,善赋诗。元末,朱元璋召为中书省博士。至正十八年(1358)调浙东分省,两使方国珍,不辱使命。二十三年底,因家人犯法触元璋怒,投入黄鹤楼下江中死。一说洪武元年
官署名。元代地方统军机构。世祖中统三年(1262)设,置府成都,分府潼川,掌成都、潼川和吐蕃境内诸军。设都元帅、右副元帅、左副元帅、元帅等职。至元五年(1268),改为西川统军司。
官署名。清代刑部所属机构。掌理狱卒,稽核南、北二所收禁人犯,发放囚衣、囚粮、药物等。设主事,满、汉各一人;司狱,满四人,汉军、汉人各二人;经承二人。另有太医院所派医士二人隶厅轮值。光绪三十二年(190
官署名。明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吏部随迁。洪熙元年(1425)于南京复置,不加“南京”二字。正统六年(1441)再复永乐迁都之制,始称南京吏部。设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下设文选、考功、验封、
书名。约成书于宋大理国时期,记唐云南南诏九隆世族,宋大理国张、蒙、郑、赵、杨、段、高等大姓及其宗教等史事。流传至明代,亡佚于清初。元明云南地方史籍《云南志略》、《南诏野史》等载南诏大理事征引称《白古通
战国中期魏国王室陵墓。共三座大墓,位于河南辉县固围村东2里。1929—1930年曾遭大规模盗掘。1950—1951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三墓自西向东并列于一高2米、东西长150米、南北宽
土司名。元明政区名。元至顺二年(1331)置,治今缅甸掸邦西北蒙米特。明成化二十年(1484)改孟密安抚司。居民主要为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