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阶
北魏优给随军出征而不直接参加战斗之文、武官员的官阶。太和二十二年(498),诏从征武直之官进位三阶,文官二阶,外官一阶。其后建义元年(528)诏从四品以下从征者不得优阶,正四品者优一阶。军级从三品以上从征者优一大阶。正五品以下,还依前格,若有征阶十余,计入四品、三品,限授五阶。对征阶之优给作出一定之限制。
北魏优给随军出征而不直接参加战斗之文、武官员的官阶。太和二十二年(498),诏从征武直之官进位三阶,文官二阶,外官一阶。其后建义元年(528)诏从四品以下从征者不得优阶,正四品者优一阶。军级从三品以上从征者优一大阶。正五品以下,还依前格,若有征阶十余,计入四品、三品,限授五阶。对征阶之优给作出一定之限制。
唐武德五年(622)置。治苍梧县(今梧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梧州市、苍梧等县地。属岭南道。北宋属广南西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升为梧州路。
1593—1643明末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字伯雅,号白谷。万历进士。天启时累官吏部主事,以避魏党乞归。崇祯九年(1636)擢为陕西巡抚。于盩厔(今周至)黑水峪俘获高迎祥。十一年与洪承畴合兵大败
书名。清萧奭龄撰。六卷,前有卷首,后附《大义觉迷录》中上谕四道。成书于乾隆十七年(1752)。卷首内容丰富,“纪祖宗创造制度官爵财赋之大略”,包括宫殿之制、宝玺之制、宗室封爵、八旗之制、官制、兵制、科
十六国时居于陇西地区鲜卑各部的总称。以乞伏氏鲜卑为主。他们大致是魏晋以来由漠北等地迁至陇西。东晋太元十年(385)乞伏国仁建西秦政权后,各部鲜卑皆为其统治。
1217—1283元顺德沙河(今属河北)人,字仲谦。与刘秉忠同学。定宗二年(1247),经刘秉忠荐,入忽必烈(世祖)王府掌管教令笺奏。忽必烈征大理、攻鄂州,均从行。忽必烈即帝位,为中书左丞。至元元年(
?—前766春秋时秦国国君。公元前777—前766年在位。名失传。秦庄公之子,继庄公即位。周幽王被犬戎攻杀后,他以兵救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平王封为诸侯,赐给岐(今陕西岐山东北)以西之地。后伐犬戎,至岐而
官名。春秋时晋国置。掌国家典籍的史官。《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汝,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杨伯峻注:“司典指孙伯黡。”
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北。《资治通鉴》:东晋咸康六年(340)后赵石虎欲伐前燕,合兵五十万,“具船万艘,自河通海,运谷千一百万斛于乐安城”,即此。
地名。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四十里。《资治通鉴》:五代晋开运二年(945),契丹南入邺都境。晋军陈于相州安阳水南,皇甫遇等遇契丹数万,“遇等且战且却,至榆林店,契丹大至”,即此。
682—769唐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本姓弘。开元十七年(729)师司马承祯于王屋山(在今山西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学道。承祯卒,玄宗令居王屋山阳台观继以修道。后称疾归茅山。天宝四载(745)复召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