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照
清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区)人,字得天,号泾南,自号天瓶居士。康熙进士。雍正十一年(1733)授左都御史,署刑部尚书。十三年,贵州苗民事起,擢抚定苗疆大臣,入黔办理苗疆事务,否定“改土归流”政策,首倡弃地之议。后因旷日无功,罢黜下狱。乾隆二年(1737),复起内阁学士、南书房行走。七年进刑部尚书。十年,奔父丧,卒于途。以书法知名,著有《天瓶斋书画题跋》;兼善音律,升平署宫廷大戏剧本多出其手。
张煦手迹
清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区)人,字得天,号泾南,自号天瓶居士。康熙进士。雍正十一年(1733)授左都御史,署刑部尚书。十三年,贵州苗民事起,擢抚定苗疆大臣,入黔办理苗疆事务,否定“改土归流”政策,首倡弃地之议。后因旷日无功,罢黜下狱。乾隆二年(1737),复起内阁学士、南书房行走。七年进刑部尚书。十年,奔父丧,卒于途。以书法知名,著有《天瓶斋书画题跋》;兼善音律,升平署宫廷大戏剧本多出其手。
张煦手迹
又名鸿上关。即今河北唐县西北、太行山东麓的倒马关。《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十五年(39)因匈奴袭击河东一带,“徙雁门、代郡、上谷三郡,置常山关、居庸关以东”。
书名。宋宋子安撰。一卷。东溪是闽茶主要产地。是书集拾丁谓《北苑茶录》和蔡襄《茶录》之遗,分八目,前五目历叙诸焙,还有采茶、茶病两部分,记述采茶和治茶技术。
即“完颜杲①”。
即“吕相”。
後)主(942或943—980即刘。五代时南汉国君。公元958—971年在位。中宗刘晟长子,初名继兴。封卫王。大宝元年(958)继位。昏庸愚昧过于其父。以群臣皆有家室,不能尽忠,欲用者
隋室韦五部之一。在北室韦北,依胡布山住,当在今雅玛岭一带。人多于北室韦,用桦皮盖屋,余俗同北室韦。
成吉思汗斡耳朵之一。在土兀刺河(今土拉河)旁。本克烈部首领汪罕营帐所在地,成吉思汗灭克烈,于此置斡耳朵。清代名昭莫多(意为百树),在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即今纳赖哈。
?—1900清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龢年。宗室。光绪进士。累官至侍讲。光绪二十五年(1899),慈禧太后立溥㑺为大阿哥,命直弘德殿,授读大阿哥。二十六年七月,八国联军陷北京,自杀。
篇名。近人梁启超撰。五节。1922年为《申报》创办五十周年纪念而作。论述清咸丰、同治迄民国初年中华民族融合的进展,政治制度、民族意识的进步,思想、文化界的变迁等。把五十年来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分为学习西方
1279—1338元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先世为汪古部人。礼部尚书月合乃曾孙,漳州路同知马润之子。师儒士张䇓。延祐时行科举,乡贡、会试、廷试皆名列前茅。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待制、礼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