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桑县
①西汉置。治今安徽蒙城县北坛城。属沛郡。东汉为侯国。属汝南郡。东晋后废。隋大业初又改肥水县置。治所在今蒙城县。属谯郡。唐天宝元年(742)改为蒙城县。②东晋太元中在淮南侨置,后割地成实土。治今安徽巢湖市东南。为南谯郡治。南朝梁废。
①西汉置。治今安徽蒙城县北坛城。属沛郡。东汉为侯国。属汝南郡。东晋后废。隋大业初又改肥水县置。治所在今蒙城县。属谯郡。唐天宝元年(742)改为蒙城县。②东晋太元中在淮南侨置,后割地成实土。治今安徽巢湖市东南。为南谯郡治。南朝梁废。
清代有将私钱混夹于制钱中使用者,凡千文中,制钱七百、私钱三百,谓之三七钱。
汉代皇宫的外门。《三辅黄图》卷二:“凡言司马者,宫垣之内,兵卫所在。司马,主武事,故谓宫之外门为司马门。按汉宫卫令,诸出入殿门、公车司马门者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太子与梁
又称手实法。南宋宝祐二年(1254)行自实法;民户排定保甲,自报实占田亩数,同保甲民户互相监察。在两浙、江东西、湖南各州军推行。三年罢。
?—304西晋人。惠帝时为黄门宦官,与弟超并为成都王司马颖嬖宠。颖欲用其父为邯郸令,右司马陆云固执不可,遂生忿怨。超任河北大都督陆机部下小督,亦有怨于机。及超战没,又疑机杀之,遂谮之于颖,谓机有二心。
官制用语。初指兼领、暂代,即已有本官本职,又暂行他官他职,而不居其位,不任其官。魏、晋、南北朝多为暂摄之意,常有以卑官领高职,以白衣领某职者。唐、五代以亲王、宰相为京兆、河南牧、大都督、大都护、节度使
又称景教寺。唐代基督教聂斯脱里派教堂。贞观九年(635),教士阿罗本入长安(今陕西西安)。十二年,太宗准于长安义宁坊建寺一所,有教士二十一人。后两京及各地续有所建。天宝四载(745),改两京波斯寺为大
书名。宋王执中撰。七卷。执中,字叔权,瑞安(今属浙江)人。成书于乾道元年(1165)。卷一分部论头胸腹之腧穴,分经论四肢之腧穴,载三百六十穴,附四十六图;卷二论针灸法,以灸法为多,明确提出同身寸;卷三
即“匡章”。
?—1357元泰州白驹场(今江苏大丰境)人,原名九六。张士诚弟。至正十三年(1353)五月,从张士诚举兵反元,攻克泰州、高邮。十五年,率兵由通州(今江苏南通)渡江,攻入常熟,下元浙西地,功居多,任平章
752—824唐冀州(治今河北冀州)人,字君严。孔巢父侄。建中进士。初为郑滑判官。元和初,入迁谏议大夫,上疏论冗官多,吏不奉法,百姓田不尽垦,山泽榷酤之弊等四事,宪宗嘉纳之。吐突承璀坐事出外监军,曾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