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少府

少府

①官署名。(1)战国韩、赵等国置,掌工官器械制造。亦作小府。(2)汉代郡太守之内府,掌管太守私人财政。(3)十六国前凉州牧府之别称,是前凉仅次于太府(都督府)的政权机构。设长史、司马等属官。②官名。(1)秦代置,西汉沿置。为九卿之一,秩中二千石。掌皇帝财政,供宫廷日常开支,管理宫廷侍从及宫廷手工业。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左弋(佽飞)、居室(保宫)、甘泉居室(昆台)、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中书谒者(中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掖廷)、内者、宦者诸令,胞人、都水、均官诸长及上林十池监等。新莽改称共工。东汉复置,但权任大减,唯掌宫廷日常生活品的供应等及宫廷手工业,领太医、太官、守宫、尚方、上林苑令等。尚书、符节及宦官控制的黄门、掖庭、永巷、御府、钩盾等署名义上虽有隶属关系,实际上事皆自专。魏、晋以后,主要掌管宫廷手工业。魏、晋、南朝宋皆三品。北魏前期亦置,孝文帝太和末改称太府。南朝梁改称少府卿,与太府卿并列。北齐沿北魏制。隋有少府监。(2)汉代置,为太后三卿之一,掌皇太后宫中财物的库藏出纳,冠以太后宫名,如长信少府等。位在同号九卿之上。三国魏改定其在同号九卿之下。晋复定在同号卿之上。南北朝沿置。(3)秦及西汉初期“将作少府”的省称。(4)唐代对县尉之俗称。(5)清代对内务府大臣之别称,以其管理宫廷事务,故名。(6)明清对县典史之别称。

汉代“少府之印章”

封泥(拓片)

猜你喜欢

  • 平羌校尉

    官名。东晋、南朝置。初,晋永和三年(347)因仇池氐杨氏称藩于晋,遂拜杨初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雍州刺史、平羌校尉、仇池公。后成为仇池氐杨氏专有,其统治者多兼领之。

  • 野乌笃干山

    即“于都斤山”。

  • 南汉高祖

    即“刘”。

  • 陈圆圆

    1624—约1683明末清初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本姓邢,名元(一作沅),字畹芬,小字圆圆。苏州名妓。崇祯十四年(1641)被崇祯皇后之父周奎载至北京,送入宫中,崇祯帝不纳,遂为周家歌妓。一说载圆圆

  • 无为教

    又称大乘教。明清时秘密宗教。罗教之一支,相传为明代罗孟洪所创。倡言清净无为,劝人修证来世,故名。

  • 洄曲

    一作时曲。今河南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下游一带,因河道迂曲回流而得名。《资治通鉴》:唐元和十年(815),“李光颜奏败淮西兵于时曲”;十二年李愬讨淮西,李祐言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均指此。

  • 太赤温

    即“泰赤乌”。

  • 池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池州为路。二十一年后属江浙行省。治贵池县(今市)。辖境相当今安徽贵池、青阳、石台、东至、铜陵等市、县地。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改为九华府,寻改为池州府。

  • 假吏

    汉代权宜委以差事的吏员。《汉书·苏建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侯百余人俱。”颜师古注:“假吏犹言兼吏也。时权为使之吏,若今之差人充使典矣。”

  • 中妇诸子

    春秋时齐国女官号。《管子·戒》:“(齐)桓公外舍,而不鼎馈,中妇诸子谓宫人:‘盍不出从乎? 君将有行。’”尹知章注:“中妇诸子,内官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