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封禅

封禅

古代帝王为表明自己受命于天所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出于春秋战国间齐、鲁儒生的设计。在泰山顶筑坛祭天称封,在泰山下梁父山辟场祭地称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夸示功业,于二十八年(前219)东巡郡县,召集齐、鲁儒生博士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因诸生言人人殊,不得要领,乃黜退儒生,按秦国祭祀上帝的礼仪封泰山、禅梁父。汉武帝亦行封禅之礼。元封元年(前110),武帝登封泰山。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藏玉牒;又禅泰山下之肃然山,并规定以后五年一修封。东汉光武帝即位后,寻求元封时封禅故事,复行封禅之礼。后代亦行之。一般都在泰山举行,但也有在其他山上举行的。《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八年》:“时有请封会稽禅国山者,上命诸儒草封禅仪,欲行之。”

猜你喜欢

  • 署丞

    官名。署之次官。秦汉至南北朝为署令或署长副职泛称,品秩高低不等。隋、唐、五代之九寺、少府、将作、都水、长秋诸监、太子三寺下属各署均设,为署之次官。分为上、中、下三等。隋代上署丞正九品,中署丞从九品上,

  • 全唐诗

    ①亦称《唐诗》。清初季振宜编。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为季氏费时十年始编成,初盛唐部分主要以吴琯《唐诗纪》为基础。又曾利用钱谦益纂辑唐诗的遗稿。多据善本,收罗广博,

  • 天泰

    金时蒲鲜万奴年号(1215—1233)。凡十九年。

  • 俗谛

    见“二谛”。

  • 校长

    官名。(1)武官名。主一校。《汉书·彭越传》:“令校长斩之。”颜师古注:“一校之长也。”(2)乡官名。为亭长属吏,主兵戎盗贼事。《睡虎地秦墓竹简·群盗》:“某亭校长甲、求盗才(在)某里曰乙、丙缚诣男子

  • 喇记

    亦作那机、拉鸡或喇奚。明清时居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境内。长期受那机地方黄氏土司统治。黄氏为那机人,那机、喇记音近,故名。语言、服饰与摆衣相通,近代大部分融合于侬人,为今文山壮族的一部分。

  • 蜀李书

    书名。一名《汉之书》。东晋常璩撰。十卷。记十六国时期李氏在蜀建立政权(初称成,后改称汉)史事。已佚。今有清汤球辑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

  • 宝颜堂秘笈

    丛书名。明陈继儒辑。凡六集,二百二十九种,四百五十二卷。所收系杂评、掌故,名篇秘册极多,有史料价值。多为辑者亲手抄校。惜有自行删削者,为后人所讥。清乾隆间遭禁毁,1922年上海文明书局重新印行。《丛书

  • 通好使

    官名。五代时前蜀、南汉等国置,为通好他国使节,存问敦睦,促进友好。

  • 东牟县

    西汉文帝二年(前178),改东牟侯国为东牟县。治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有铁官、盐官。《后汉书·琅邪王京传》:“永平二年(59),以太山之盖、南武阳、华,东莱之昌阳、卢乡、东牟六县益琅邪”,即此。汉、魏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