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对策

对策

选拔官吏的考试方法之一。又称“策试”。始于汉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办法是由皇帝提出一些政治、经义方面的问题,由被荐举的士人回答。后科举考试也袭用此法。如宋元明清的殿试,即考试策问一道,由省(会)试合格的士人当场笔答,以决定最后的录取及名次。这类策试一般在殿廷举行,故俗称“金殿对策”。

猜你喜欢

  • 噶匝纳齐伯克

    一译噶杂那齐伯克、噶咱讷齐伯克、噶杂拉齐伯克。旧时新疆维吾尔族地方专理城村一切库藏钱粮事务的官员。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四至六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

  • 明夷

    《周易》卦名。六十四别卦之一,卦象为䷣,下离上坤。据《象传》解释:内卦为火、为明(日),外卦为坤、为地.“明入地中”。故名明夷。

  • 典冠

    官名。职掌君王冠冕。战国时韩国置。《韩非子·二柄》:“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

  • 厨宰

    官名。春秋时吴国置。掌庖厨,供饮食。

  • 苏蕙

    十六国时前秦始平武功(今陕西扶风东南)人,字若兰。有文才。彭城令苏道贤女,前秦秦州刺史窦滔妻。滔被徙流沙(古代泛指中国西北沙漠地区。亦称今新疆境内白龙堆沙漠一带为流沙),因思之,织绵为《回文旋图诗》以

  • 茅门之法

    茅或作茆。春秋时楚国的法律。诸侯外朝在雉门外(“雉”通作“弟”,因讹作“茅”或“茆”)。《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荆(楚)庄王有茅门之法,曰:‘群臣大夫诸公子入朝,马蹄践霤(檐下之地)者,廷理(执法官

  • 富波县

    西汉置。治今安徽阜南县东南。属汝南郡。东汉建武二年(26)封王霸为富波侯,十三年更封向侯,废。永元九年(97)复置县,西晋废。《水经·淮水注》作“富陂县”,谓“多陂塘以溉稻”,故名。

  • 荆襄十三家军

    清初以大顺军余部为主体的抗清队伍。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牺牲后,其余部由郝摇旗、刘体纯、李锦、高一功等率领分别移驻湖南,联合明将何腾蛟、堵胤锡,坚持抗清。何腾蛟将他们稍加改编,让其分别屯驻于湖广

  • 会计录

    宋代有关国家财政收支的文件。由三司使或户部官员撰写。基本内容有二:一为户籍、计帐资料和财政收支;二为对经济资料的分析,主要包括户赋、郡县收支、储运、经费、禄食诸项。自景德四年(1007)三司使丁谓撰《

  • 土府

    地方行政区名。明清对世袭土官所管府之统称。元代已有土官掌府事者,至明代始分流、土。以别于流官所辖之府,故名。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均设。与府平级,长官为土知府。其他职官及品级均同于内地之府,有同知、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