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安南之役

安南之役

清乾隆中,安南(今越南)归仁府阮文岳、阮文惠兄弟发动西山起义,征战十余年,打败黎氏王朝,国王黎维祁出走。乾隆五十三年(1788),清廷以黎氏守藩奉贡甚谨,欲复黎朝统治,遂派两广总督孙士毅统兵征安南。清军出关后,下谅山、宣化,渡富良江(今红河),占河内,复立维祁为王。次年,清兵欢度年节,未设防备,文惠大举反攻,清兵仓皇应战,兵败。士毅夺渡富良江,尽弃粮械弹药,斩桥断后,广西提督许世亨等官兵万余人不得渡,多挤溺而死。维祁亦逃至中国。文惠恐清廷再次出兵,乃遣使乞和,并改名光平,上表纳贡。清廷遂封光平为安南国王。乾隆五十五年,高宗八十岁生辰,光平亲自至北京、热河祝寿。

猜你喜欢

  • 清高宗实录

    书名。清官修。一千五百卷,又首卷之一至之五为仁宗序、修纂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纂官。起自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止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为高宗弘历一朝编年体史料长编。嘉庆四年二月,命庆桂为

  • 淑容

    官名。南朝宋泰始三年(467)置,为九嫔之一。齐不置。梁、陈复置,陈亦位列九嫔。隋、唐不设。宋代置淑仪下、顺仪上,正二品,属“嫔”。

  • 秃忽鲁帖木儿陵

    秃忽鲁帖木儿为别失八里(蒙兀儿斯坦)第一任汗,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卒。陵在今新疆霍城东北约15公里处。傍阿力玛里故城。穹顶,高14米。面阔10.8米,面积约150平方米。正面用各色琉璃砖镶饰成花

  • 渔阳营

    东汉常备屯兵之一。《后汉书·安帝纪》建光元年(121):“初置渔阳营兵。”李贤注引伏侯《古今注》曰:“置营兵千人也。”渔阳,郡名,治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 江南通志

    书名。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于成龙纂修本和清赵宏恩等纂修本,其中赵宏恩本于乾隆元年(1736)成书。二百卷。于康熙时旧制补苴罅漏,多有增补。惟编纂不出一手,常有抵牾处,且志局设于江宁,执笔者又多

  • 宣教郎

    官名。北宋政和三年(1113),改宣德郎置,为从八品文臣寄禄阶官。

  • 绥德军

    北宋元符二年(1099)置。治今陕西绥德县。辖境当今陕西绥德、米脂、子洲、清涧、子长等县地。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升为绥德州。

  • 上四军

    即“上禁兵”。

  • 厖特勒

    ?—923亦作庞特、已厖历等。特勒为特勤之讹。唐时回鹘可汗子弟。开成五年(840)回鹘汗国被黠戛斯击破后,与国相馺职等十五部奔葛逻禄,领有安西等地,自称可汗。大中时,唐册封为怀建可汗。或说其后子孙据甘

  • 安远县

    ①南朝齐建元初置。治今江西安远县南。属南康郡。永明八年(490)并入虔化县。梁大同十年(544)复置。隋开皇中废。唐贞元四年(788)复置,移治今县。属虔州。南宋属赣州。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废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