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姚之骃

姚之骃

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鲁斯。康熙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御史。生平博雅好古,尤长于史学,尝搜辑失传之八家《后汉书》为《后汉书补逸》,又摘取元明诸书分门编纂为《元明事类钞》。元时故实载于说部者最少,他志疆域则引刘郁《西使记》以证拓境之远,志任官则引《经世大典》以证铨法之密,引《名臣言行录》以志某官之公正,皆足补志传所未备。

猜你喜欢

  • 卑湳种羌

    古族名。汉时西羌的一支。分布于大、小榆谷(今青海贵德东)一带,与先零羌为邻。东汉初,因先零羌被汉军击败,畏徙安夷(今青海平安)。建初元年(76),因反抗县官压迫,为汉兵镇压,部落散亡。后渐与汉族融合。

  • 与罗君章书

    篇名。东晋孙盛撰。全文仅百余字。提出“形既粉散,知亦如之”命题,以形死神散,批驳罗含“神不灭”思想。载《弘明集》卷五。

  • 杨淑妃

    ①(984—1036)北宋益州郫县(今属四川)人。真宗妃。少事真宗于藩邸。大中祥符七年(1014),进封淑妃。仁宗在乳褓,妃抚之勤备。真宗死,遗制以为皇太妃。章献太后死,遗诰尊为皇太后,与仁宗同议军国

  • 支罗寨

    在今重庆石柱县西南。明嘉靖中土司黄俊据此为叛,伏诛。旋其子黄中复依寨起事。嘉靖四十四年(1565)讨平。

  • 庄子解

    篇名。明末清初王夫之著。内容以注解《庄子》为主,故名。文中分析《庄子》内篇和外篇、杂篇的思想倾向,断定内篇“意皆连属”、“指归则约”、“自说自扫,无所沾滞”,且对儒家态度缓和,系庄子所著;外、杂篇“徒

  • 缮工监

    唐龙朔二年(662)至咸亨元年(670)改将作监为缮工监。

  • 阿噶巴尔济济农

    ?—1452明代蒙古汗脱脱不花之弟。脱脱不花即汗位后,授予济农之号。后受人挑拨,与兄失和,支持仇敌也先迫逐其兄,因而被耻笑为“额勒济根”(驴子)。旋也先以立汗为名,骗至营帐杀害。

  • 王宗炎

    1755—1826清浙江萧山人,原名琰,字以除,号谷塍,晚号晚闻居士。乾隆进士。学问渊博,藏书甚富,筑十万卷楼。工古文词,研习经史。喜提掖后进,汤金钊曾师事之。著有《晚闻居士遗集》。

  • ①古族名。一名库莫奚。属东胡系。原与契丹均附宇文部,至宇文为前燕攻破,始自成部落。北魏登国三年(388),为拓跋珪击败,乃居契丹之西。以游牧为主。北朝末,发展为五部,每部置俟斤一人,形成部落联盟。贞观

  • 沙团

    团练名。清咸丰年间,长江下游沿岸绅民为对抗太平天国而集众团练,配合清军作战,以其凶悍为清朝统治者所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