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历
西汉时制订的历法。据《汉书·律历志》,秦和汉初本用颛顼历,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由邓平、唐都、落下闳等据天象实测和长期天文记录,另造太初历。其法规定一回归年为365日,又取“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即一朔望月等于29日,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首次规定以没有中气的月分为闰月,并计算出交食周期和推步五大行星位置的方法,在天文学史上有很大影响。
西汉时制订的历法。据《汉书·律历志》,秦和汉初本用颛顼历,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由邓平、唐都、落下闳等据天象实测和长期天文记录,另造太初历。其法规定一回归年为365日,又取“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即一朔望月等于29日,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首次规定以没有中气的月分为闰月,并计算出交食周期和推步五大行星位置的方法,在天文学史上有很大影响。
逎一作遒(《晋书·地理志》)。(1)西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封匈奴降王陆强为逎侯于此。后改为县。治今河北涞水县北。属涿郡。东汉复为侯国。移治今涞水县。三国魏复为县。属范阳郡。北周大象二年(580)
清江西南昌人,字筱岩,又字小岩。咸丰进士。同治六年(1867)由长芦盐运使迁广东按察使。八年迁江宁布政使。光绪三年(1877)授浙江巡抚。六年授内阁学士。次年迁兵部右侍郎,旋改东河河道总督。九年革职。
亦称探花郎。唐进士科放榜后,宴于杏园,选少年英俊进士者二三人为探花使,同诸及第进士遍游名园,折取名花。若他人先采得名花,则二人被罚,故杏园宴亦称探花宴。
西汉置。治今山东平原县西北。属清河郡。公元352年,后赵将段勤据绎幕,自称赵帝,即此。北魏属东清河郡。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德州。大业初,废入安德县。
清政区。原为明初天成卫边地,后入蒙古。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丰镇之二道河巡司改置,治所即今内蒙古兴和县。
水渠名。三国吴赤乌三年(240),左台侍御史郗俭监凿,于建业城(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开渠,“自秦淮北抵仓城”(《建康实录》),以通漕运。五代以后堙废。
科场称谓。宋代科举礼部试第一名。亦称省魁。开宝八年(975),殿试礼部奏名举人,重定名次,始与状元有别。殿试唱名时,如过第三次尚未呼及,可越众声明,虽成绩在下等,亦可升甲,或升至第一甲。若皇帝因丧停殿
即“阿济汗”。
①即定租呆交。参见“定租”。②亦称包佃。富户承租地主土地,又以高额地租转佃给农民,从中分割部分地租的租佃形态亦谓之包佃。包佃主即二地主。参见“赔主”。
1314—1369明浙江龙泉人,字三益,号匡山居士。元末组织乡兵抵抗农民起义军,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辞不受,退隐匡山。朱元璋聘至应天(今江苏南京),询以治道。与刘基、宋濂、叶琛被称为四先生。受命理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