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补
南宋太学招补新生的考试。凡前举或当年省试落第举人和州、县学推恩学生等,皆可赴试,合格者入太学外舍,称“大补”。参见“待补法”。
南宋太学招补新生的考试。凡前举或当年省试落第举人和州、县学推恩学生等,皆可赴试,合格者入太学外舍,称“大补”。参见“待补法”。
杂税名。钞旁即税租钞,定帖指典卖田宅牛畜的契纸。宋制,钞旁和定帖由官府印卖,除纸笔墨工费外,再量收息钱,称钞旁定帖钱。曾一度改称合同印记钱。南宋时,称勘合朱墨钱或勘合钱。勘合朱墨钱以钞为单位征收,每钞
官名。唐中期始置,以宦官充任。五代后梁亦置,掌京城苑囿园地。宋初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元丰改制改正七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改武德大夫
一作释家奴。明建州女真首领之一。阿哈出之子。永乐八年(1410),成祖朱棣出塞亲征,率所部从征,有功,授建州都指挥佥事,赐名李显忠。次年举其弟猛哥不花为毛怜卫指挥使。十一年从猛哥帖木儿入朝,贡马及方物
官名。明清道官之一。分掌道教事务。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设二人,隶属于龙虎山正一真人。清顺治中沿设四人,由正一真人保举、报部给札。秩七品。依例升补提举,缺出由知事升补。
打击兵器。多以坚硬木棒制作,形制繁多。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使用灵活。据载,商周时就广为士卒使用。一般长四五尺至丈许不等,其制式、使用亦多有不同,有多种称谓,如殳、棒、棍、杵、杆、杖等。后世类别日繁,形
官署名。北齐太子家令寺置,有令、丞,又别领园丞。隋太子家令寺沿置,令一员、丞一员。唐置令一员、丞二员。掌东宫九谷入藏及庶羞、器皿、灯烛与园囿种植之事,给官奴婢、番户、杂户资粮衣服,月籍出纳上于家令寺,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统一南越(粤)后置,以番山、禺山得名。在今广东广州市仓边街附近。秦末龙川县(今龙川县西)令赵佗割据岭南,自立为南越王都此。秦汉至南朝为南海郡治。为岭南地区重要都会。东汉建安十
西汉伏生(胜)之女。佚名(或作羲娥)。相传文帝求通《尚书》者,时伏生年已九十余,言不可晓,乃使其女传言晁错,授以《今文尚书》。
书名。清陈黄中撰。一卷。成于乾隆十九年(1754),前有作者自序。其父景云作《纪元要略》,不载所谓“僭伪”之号,黄中作此书补其缺。自汉迄明,凡“僭伪”纪元之号皆载之,附以少数民族及外国纪元,一依诸史记
明仁宗朱高炽语录汇编。杨士奇等编纂。宣德五年(1430)成书,与《仁宗实录》同进。六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二卷。凡四十一子目,前有宣德五年明宣宗序。参见“皇明宝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