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所
官署名。北宋景德四年(1007)置,全称为管勾往来国信所。掌接待契丹使臣及遣使契丹之事。设管勾官二人,以内侍都知押班充任。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主管往来国信所,以内侍都知押班为主管官。掌接待金国使臣及遣使金国之事。
官署名。北宋景德四年(1007)置,全称为管勾往来国信所。掌接待契丹使臣及遣使契丹之事。设管勾官二人,以内侍都知押班充任。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主管往来国信所,以内侍都知押班为主管官。掌接待金国使臣及遣使金国之事。
十六国成(汉)李寿年号(338—343)。凡六年。
书名。唐高适撰。适曾官散骑常侍,因以名集。《新唐书·艺文志》载“《高适集》二十卷”。原集久佚。凡赋、诗八卷,文二卷。《四部丛刊》影印明活字本八卷。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高适集校注》。
书名。官修。四卷。清太宗时期编纂。1932年北平故宫博物院铅印本。该书详述太祖一生中的重大活动,对清朝入关前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民族多有涉及,材料比较真切,是研究清太祖及其时东北地区历史的
1494—1567明浙江临海人,字亨之,号鹤田。嘉靖进士。历兵部主事。嘉靖四十年(1561)官至刑部尚书。次年致仕。著有《鹤田草堂集》。
?—580北朝时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字豆卢突。宇文泰第七子。西魏恭帝三年(556),封正平郡公。北周武成元年(559),进封赵国公。历益州总管、大司空、大司马,进爵为王。建德五年(576),
一作樗、樗蒲。魏、晋、南北朝时主要博戏之一。博具有骰子五枚,上黑下白,黑者刻二为犊,白者刻二为雉。投掷时,若全黑为“卢”,得采十六;若二雉三黑为“雉”,得采十四;若二犊三白为“犊”,得
常被水浸渍的低洼田地。潢有“下处”之意。古代因地势低洼,或近渠道,为水浸渍的土地,统称潢田。一说乃靠潢水灌溉的田地。
周武则天年号(695)。
书名。清长龄等奉敕编。四卷。继道光四年(1824)《续修中枢政考》,纂辑道光四年至十二年间八旗和绿营有增改的则制、条例而成。体例仍之。为清军事制度史料。道光十二年十二月告成。有道光官刊本。
官名。清末外务部职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办章京设。正四品,左、右各一员,请简。掌审议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