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校名。相传有虞氏学校名上庠。周代沿用,为几种学校之一。《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礼记·文王世子》孔颖达疏:“上庠,虞学名。”
即今河南北部安阳河。源出林州隆虑山,东流经安阳市、县至内黄县北入卫河。殷墟卜辞中屡记洹泛滥,危害商都。《左传》成公十七年(前574):“初,声伯梦涉洹”,“从而歌之曰:济洹之水,赠我以琼瑰。”《战国策
清代官缺补授方法之一。凡京官司员、小京官、笔帖式,外官道府以下,定为题缺者,皆由本衙门留补。各署留缺,或以应升人员拟正陪奏升,或以应补人员奏补,皆由主管官拣选咨部查核后引见补授。
官署名。北宋元丰改制置,分左推、右推、寺案、知杂、检治五案,掌在京百司事当推治或时旨委勘及系官之物应追究事。元祐三年(1088)罢,绍圣二年(1095)复置。详见“右治狱”。
1842—1906清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海槎。尝以筹饷功发两淮运判。长于古籍目录的研究补订。光绪八年(1882)陶方琦督学湖北,约其分纂《湖北通志》,成《艺文志》十四卷。著有《汉书艺文志拾补》、
黎族支系之一。美孚为黎语的汉字音译,意为汉人生的。分布于海南岛西部,昌化江中游河谷和小盆地。男女均结髻于脑后,戴耳环,男穿短裙,女穿长裙,故又被称为“穿裙黎”,少女纹身及胸。
书名。清藏人楚杰王却吉撰。道光二十三年(1843)至二十四年间成书。记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罗桑扎巴一生事迹。有关宗喀巴生平的述作较多,此书成书略晚,故能兼收众长,取材完备。有1981年青海地方
156—236三国时济阴定陶(今属山东)人,字公仁。举孝廉,除郡县守令。初从袁绍,被谗出走,为张杨所留。曾说杨与曹操通,又说操奉汉献帝自洛阳都许(今河南许昌东)。东汉建安三年(198),为河南尹。从操
又译阿兰豁阿。传说中蒙古尼伦部的女祖先,朵奔蔑儿干之妻。生子不古讷台、别勒古讷台,繁衍为不古讷惕与别勒古讷惕二氏。朵奔蔑儿干死后,又生子不忽合塔吉、不合秃撒勒只与孛端叉儿三人,三子后裔繁衍为合答斤、珊
后(後)官署名。元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五卫之一。秩正三品。掌汉军万户。置营于白雁口(今河北信安北),衙司在大都丽正门内。设职与下属机构同左、右卫亲军都指挥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