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会司
官署名。清末外务部所属四司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掌订立约章,奏派使臣,更换领事,各国使臣觐见、会晤,本部官员升调各事。置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官署名。清末外务部所属四司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掌订立约章,奏派使臣,更换领事,各国使臣觐见、会晤,本部官员升调各事。置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明江西鄱阳(今波阳)人。洪武初以贤良征为吉水知州,升汉中知府。贷粟救灾,颇有善政。坐事被逮,因前有善政,释为宝钞提举。洪武十一年(1378)起迁户部侍郎,进尚书。定职官岁禄制度。出为湖广布政使,以老致
北宋崇宁五年(1106)置羁縻兰州,元改为东兰州。治今广西东兰县。辖境相当今东兰县地。属庆远南丹安抚司。明扩大至今凤山县地。属庆远府。1912年改为东兰县。
都邑名。在今河南商丘市南。《左传》襄公九年(前564):“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即此。周初封微子启于宋,都于此。后改为睢阳。秦置睢阳县。
秦宫。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前220),“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汉书·匈奴传》:西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入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遂入彭阳(今甘
官制用语。唐代称吏部尚书铨、中铨、东铨所管官人为流内官,以其已入九品之流故称。
1181—1259一名李益立山。唐兀昔里氏。西夏沙州钤部(官号)。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率部降蒙古,从蒙古军克沙州、肃州。太宗七年(1235),随拔都西征,攻拔阿速灭怯思城,以功授千户,升断事官
又译合刺抽。蒙古语,意为黑民、贱民。对“汗”、“有根脚的”(门第高贵者)而言,指蒙古贵族属下的牧民。它对贵族和领主有隶属关系,没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1418—1472明通州漷县(今北京通州区)人,字季方,号蒙泉。正统进士,授编修。天顺初改修撰,以原官入阁预机务。因直言忤石亨,谪钦州同知,戍肃州。成化初复职,出任兴化知府,修水利便民。后致仕。博学能
即“无阳县”。
晨时某星在上中天。《吕氏春秋·孟春纪》:“旦尾中。”高诱注:尾宿月旦时“中于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