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
战国时各国处理军事外交活动的一种方式。“合众弱以攻一强”称合纵,“事一强以攻众弱”称连横。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合纵即指东方六国联合抗秦;连横即秦国拉拢某些弱国进攻他国。由于六国皆欲借外力以利己,故合纵实为松散联盟,抗秦活动不能持久,最终为秦国各个击破。一说南北为纵,六国地处南北,故南北联合抗秦谓之合纵;东西为横,秦处西,六国在东,故东方六国事秦谓之连横。公孙衍、苏秦、张仪、李兑、庞煖等即当时著名的纵横家。
战国时各国处理军事外交活动的一种方式。“合众弱以攻一强”称合纵,“事一强以攻众弱”称连横。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合纵即指东方六国联合抗秦;连横即秦国拉拢某些弱国进攻他国。由于六国皆欲借外力以利己,故合纵实为松散联盟,抗秦活动不能持久,最终为秦国各个击破。一说南北为纵,六国地处南北,故南北联合抗秦谓之合纵;东西为横,秦处西,六国在东,故东方六国事秦谓之连横。公孙衍、苏秦、张仪、李兑、庞煖等即当时著名的纵横家。
唐太宗撰并书。原在今陕西西安华清宫,石早佚。存世唐拓本有墨书题记:“永徽四年八月围谷府果毅儿”等字样。清光绪时被法人伯希和从敦煌石室中盗去,今藏法国巴黎图书馆。碑书雍和雅正,一如《晋祠铭》,而圆劲流丽
官名。自唐至明,为翰林(学士)院之长,掌撰诏诰文翰。参见“翰林学士”、“翰林学士院”、“翰林院”。
官名。宣徽院官员。金制:正五品,低于同知宣徽院事。元制:至元十五年(1278)始置二员,正四品,低于佥宣徽院事。
年号。(1)北周武帝年号(572—578)。凡七年。(2)大理段正兴年号(?—1171)。
1830—1875清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字侑石。咸丰年间捐知县分发直隶,官鸡泽、元氏等县。后迁蔚州知州。同治七年(1868)参与镇压捻军。以学见长,研究经史,旁及声韵训诂之学,亦能诗。著有《诗经异文
亦译瑚尔哈、呼尔哈、库尔哈、库尔喀。因河得名。清初东海三部之一。系指牡丹江两岸及三姓以下数百里,乃至松花江两岸部众。属地有诺雷、锡喇忻、音达浑塔库喇喇、扎库塔、那堪泰等。松花江以东(包括赫哲族居地),
隋大业四年(608)置。《资治通鉴》:大业四年夏四月,“诏于汾州之北,汾水之源,营汾阳宫”。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上。《新唐书·刘武周传》:大业十三年,“武周因袭破楼烦(郡),进据汾阳宫”,即此。唐
亦作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置能引上放下之木制机具桔皋,桔皋头有竹笼,充以柴草,平时放下,白天有敌来犯即燃柴草放烟,举起报警,叫“烽”。又多积柴草粪,夜间有敌来犯即焚火,以火光报警,叫“燧”,亦
又称羡余。清代附加税之一。以补偿征税手续费、杂费及保管解运过程中的损耗为名加征的钱粮。顺治初地方官多征滥收,中饱私囊。后屡饬禁革,收效甚微。至雍正初年乃议定耗羡归公,各就本省情形酌定分数征收,所得存库
周代国名。即“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