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南北史补志

南北史补志

书名。清汪士铎撰。十四卷。道光二十八年(1848)、二十九年,汪氏应童濂聘请,与刘文淇、杨亮、吴廷飏、王翼凤等注《南北史》时,成补志三十卷、表一卷,旋因战事失落,后为方濬颐所得,发淮南书局刊刻,然仅刊成十四卷。其中卷一至卷四为天文,卷五至卷八为地理,卷九至卷十为五行,卷十一至卷十四为礼仪。舆服、艺文诸志稿,又于书局散失,仅见存目。该失稿于光绪末归李肇偁,另为《南北史补志未刊稿》(缺艺文志)。此志及未刊稿与后出之徐崇《补南北史艺文志》,合周嘉猷《补南北史年表》,使《南北史》之缺得以大备。

猜你喜欢

  • 鋈足

    即刖足,断足。鋈,《广雅·释诂一》:“折也。”《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数言“鬼薪鋈足”,“鋈其足”。一说,以铁鋈钳其足,犹后世之带铁脚镣。

  • 幼匠

    明代匠户家子弟。征入内府各监局学艺,艺成为匠。军匠中亦有,月支米五斗,成年后即为正式军匠。

  • 蜀科

    又称汉科。三国蜀法律。刘备定都成都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共造《蜀科》,为蜀国主要法规。其文已佚,科条可考者有弃市、夷三族、徙等刑种,并规定有反逆罪、私酿酒罪等。

  • 河东盐场

    明代盐场之一。洪武二年(1369)设河东都转运盐使司于山西安邑县路村,所辖分司三,盐池二。洪武时岁办灶课三十万四千小引。弘治时增八万小引。万历时又增二十万小引。其盐行于陕西西安,汉中等四府,河南归德、

  • 赵铎

    ?—1465明四川德阳人。天顺八年(1464)起义。川中小部起义军,如天涧沟杨瓒、汉川僧悟昇、花溪陈焕章、连山河黄鹞子,都受其领导。称赵王。以川北为主,南到内江,东到湖广的荆襄一带,进行流动作战。次年

  • 现月档

    档案名称,*上谕档之一。

  • 显武将军

    武散官名。金元皆置,三十四阶之第十七阶。金从五品中。元从四品,宣授。明沿置,为武官从四品升授。

  • 河南省的简称,因古为豫州地而得名。明王士性著有《豫志》。

  • 肃州

    隋仁寿二年(602)置。大业初废。唐武德二年(619)复置。治福禄县(隋义宁中改为酒泉县,今酒泉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东、高台县以西地区。大历元年(766)地入吐蕃。大中初张议潮曾夺回其地。北宋

  • 王丘

    ?—743唐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字仲山。王同皎从侄。十一岁应童子举,弱冠又登制科。开元初,迁考功员外郎,取士务取实才,不受请托,年登第者仅百人。复为吏部侍郎,选官公正。开元十一年(723),山东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