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吏部
官署名。明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吏部随迁。洪熙元年(1425)于南京复置,不加“南京”二字。正统六年(1441)再复永乐迁都之制,始称南京吏部。设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下设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清吏司。例行之事均由诸司咨请吏部处分,惟考功司掌南京官考察,吏部不与,职任颇重。
官署名。明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吏部随迁。洪熙元年(1425)于南京复置,不加“南京”二字。正统六年(1441)再复永乐迁都之制,始称南京吏部。设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下设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清吏司。例行之事均由诸司咨请吏部处分,惟考功司掌南京官考察,吏部不与,职任颇重。
①地区名。北宋初将五代后蜀故地(约今四川大渡河以东北和陕西汉中地区地)分设西川、峡二路。咸平四年(1001)分为益州(嘉祐四年〔1059〕改为成都府)、利州、梓州(重和元年〔1118〕改为潼川府)、夔
?—407东晋陈郡(治今河南淮阳)人。殷弟。初为会稽王司马道子骠骑参军,转琅邪王司马元显征虏长史。桓玄执政,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总领诏命。劝玄早受禅,并阴为之撰九锡文
南朝陈后主年号(587—589)。共三年。
书名。唐元结编选。一卷。录其亲友沈千远、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等七人诗,共二十四首。编选之时,有的作者已作古,有的路途隔绝,不见近作。元结尽自己箧中所有成编,故名。所选诗歌风格质朴
春秋顿国,为陈所迫,南徙于此,故亦称南顿。西汉置县。治今河南项城市西南南顿。北齐改为和城县。隋大业初复旧名。其后屡废屡复,明初废入项城县。两汉属汝南郡,西晋、北魏、东魏为南顿郡治,隋属淮阳郡,唐、金、
?—384十六国时人,一名洛垂,本名没根。匈奴族。代王什翼犍之甥。少豪爽,有智略。为南部大人。前秦灭代,苻坚以为陵江将军、关内侯,令与匈奴刘卫辰分统什翼犍部众:河以西属卫辰,以东属库仁。什翼犍孙拓跋珪
西汉置。以在邹平县之东得名。属千乘郡。治今山东高青县西南花沟。东汉废。
西汉置。治今河南罗山县西南狮河北岸。东汉建武初封邓邯为侯,即此。汉、魏属江夏郡,西晋属义阳国,南朝宋属义阳郡,齐属北义阳郡,北魏、东魏属齐安郡。北齐改为齐安县。有冥阨之
官署名。简称山东行院。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由山东统军司改置,掌管山东诸军。设行枢密院副使、判官等职。十年,改为淮西等路行枢密院。顺帝至正十八年(1358),复置山东行院,掌山东诸军征讨、屯田等务
一名成皋关。本春秋虎牢邑,秦置关。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北魏太和十八年(494)置东中郎府于关城。东魏时置北豫州及成皋郡治此。唐避先祖名讳,改为武牢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改为行庆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