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乐堂
明代宫女、内官无亲属者,死后焚化之所。置宦官数人经管。堂址在北京西直门外。
明代宫女、内官无亲属者,死后焚化之所。置宦官数人经管。堂址在北京西直门外。
又称成、公孙成。春秋时鲁国人。孟孙氏家臣,任成邑宰。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叛孟孙氏,而以成入于齐。孟武伯率师伐成,不克。是年冬,齐、鲁和好,鲁使者入齐,劝其不要做有害于鲁国之事,他表示同意,于是归
897—920即杨隆演。五代时吴国君。公元908—920年在位。太祖杨行密二子,初名瀛,又名渭,字鸿源。天祐五年(908),左右衙指挥使张颢与徐温杀其兄渥,后徐温与严可求又杀颢,拥其为主。九年,进位吴
古代嘉礼之礼仪。《尔雅·释诂》:“尊,敬也。”公卿大臣崇敬帝后或先王所加之称号。敬加尊号时举行之礼仪,称上尊号。《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
地名。(1)在今贵州安顺市北。明洪武十年(1377),安陆侯吴复遣将杨文败土著兵于此。(2)在今贵州盘县特区南。明洪武二十四年傅友德克普安(今盘县特区),别将杨文拔何买寨,即此。
又称针石、镵石、石针、砭针。一种医疗工具。即楔状石块。据《说文解字》记载:“砭,以石刺病也。”用其砭刺人体的某一部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以砭刺患部治疗各种疼痛和排脓放血等。后为
668—737日本河内国丹比郡人。唐开元四年(716,灵龟二年)任遣唐押使。次年,与大使阿部安麿,遣唐留学生吉备真备、阿部仲麻吕,遣唐学问僧玄昉等一行五百五十七人赴唐,同年九月到达长安(今陕西西安)。
一说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高原上的坝后;一说即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南的奎屯山(“奎屯”,蒙语“冷”的意思)。唐时为契丹、奚、霫三部族的界山。其地高凉,盛夏时,可避暑于此。
又称锸。一种水田整地农具。至迟宋代已使用。据《王祯农书》载:高约三尺,宽为四尺,上有横柄,下有列齿,齿比耙齿长而密,使用时两手扶耖,前面用畜力牵引用于水田耕耙之后,能把土块破碎,使泥浆混和软熟平整,适
官名。东汉始置,掌监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所领北军五营,秩六百石。秩虽轻而职重,实为京师常备禁卫军长官,得自辟僚属。三国魏、西晋增设禁军兵力,置地位更高的中领军统辖,北军五营
北宋人。仁宗时,为都官郎中。著有《梁益志》、《两汉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