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纲司
官署名。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设于各府,掌钤束一府之僧人。设都纲、副都纲为正、副长官。清沿明制未改。
官署名。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设于各府,掌钤束一府之僧人。设都纲、副都纲为正、副长官。清沿明制未改。
官名。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改闲厩使置,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元丰改制为正七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改武略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泽虞置,掌泽薮之政令,北周沿置。地官府虞部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泽虞下士以佐其职。隋开皇元年(581)罢。
官名。辽置,属南面官。加官,无实职。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置,掌管轮台、渠犁一带屯田事务,以供给和保护来往西域的使者。宣帝时改置西域都护,此名不复见。
东汉初沛国萧(今安徽萧县西北)人,字叔元。新莽败亡后,以主簿从刘秀破王郎,更拜大将军、幽州牧,封舞阳侯。招纳王莽时故吏二千石,皆引置幕府。与渔阳太守彭宠交恶,为宠袭败。光武帝惜其才干,任为执金吾,徙封
1092—1159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韶。绍兴二年(1132)进士第一。入仕为佥判、著作郎、礼部侍郎等。反对和金,忤秦桧,出为江州太平兴国宫祠官。又被诬与禅师宗杲交游,谤讪朝政,遂谪居南安军
1452—1472明宗室。英宗第五子。大顺元年(1457)封秀王。于近畿内立庄田。成化六年(1470)就藩汝宁(今河南汝南)。属官请迁文庙以护王邸,不许。卒谥怀。
1755—1816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字若云,号子瑜。乾隆监生。家有“照旷阁”,藏书万余卷,多为宋元刻本。以校刻古书为己任,校刊有《学津讨原》、《墨海金壶》、《借月山房汇抄》等。
地名。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北沔水北。《资治通鉴》:南朝齐永元二年(500),“魏东荆州刺史桓晖入寇,拔下笮戍”,即此。
后突厥汗国发祥地。一作总林山、总管材山、总管林山。鄂尔浑突厥文碑Curaiquzi的译名。一说在杭爱山,一说在阴山。永淳二年(683)唐平单于大都护府之乱,突厥骨咄禄亡匿此山,招集亡散,势力渐盛,乃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