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沅
巡抚名。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用兵播州(治今贵州遵义市),以湖广地辽阔,分置。寻废。天启二年(1622)后或置或废。崇祯二年(1629)定设。半年驻偏桥镇(今贵州施秉县东北),半年驻沅州(治今湖南芷江),故名。为黔、楚重镇。清康熙三年(1664)移镇长沙府(治今湖南长沙市),同年分湖广省为左、右二布政司,右司徙长沙府,六年改左、右布政司为湖北、湖南省。雍正二年(1724)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
巡抚名。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用兵播州(治今贵州遵义市),以湖广地辽阔,分置。寻废。天启二年(1622)后或置或废。崇祯二年(1629)定设。半年驻偏桥镇(今贵州施秉县东北),半年驻沅州(治今湖南芷江),故名。为黔、楚重镇。清康熙三年(1664)移镇长沙府(治今湖南长沙市),同年分湖广省为左、右二布政司,右司徙长沙府,六年改左、右布政司为湖北、湖南省。雍正二年(1724)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
官名。三国蜀建兴八年(230)置,蒋琬以丞相留府长史加此职。吴孙权赤乌十年(247),步协代其父步骘督西陵,亦加此。晋代定为三品。十六国前凉、北燕亦置。南朝宋时,此职与中军、镇军三号将军位比四镇将军,
唐江南人,一作闽中人。大中末,流寓长沙。后入钓台山访道。原有集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三首。《全唐诗外编》录诗一首。著《诗人主客图》,以白居易、孟云卿、李益、孟郊、鲍溶、武元衡为主,与其风格相近者为
官名。(1)五代后梁文思院使省称。(2)宋代武阶官。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属西班诸司使。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元丰中改为正七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为武节大夫。(3)
清制,都察院置巡视五城科道,由六科给事中、十五道御史中简用,满、汉各一人,任期二年。掌弹压地方,厘剔奸弊。分京师中、东、南、西、北五城,大事奏报,小事牒刑部结正,每月以事目上报都察院长官考核。
蒙古伯岳吾氏。娶成吉思汗家族女子为妻,故称古列坚(驸马)。蒙古建国,为左翼千户功臣之一。
后(後)书名。五代后汉贾纬、窦俨、王绅(一作伸)撰,苏逢吉监修。二十卷。记刘知远事。已佚。
538—592隋河南新安人,原名豹,字子通。少慷慨,有胆略。仕北周,历任新安太守,永、和二州刺史,数挫陈军。入隋,拜庐州总管。开皇九年(589),大举攻陈,为先锋,率五百人渡江至采石(今安徽当涂北),
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字元亚。绍兴四年(1134),进所著《春秋四谱》及《古今姓氏书辨证》,赐同进士出身,授史馆校勘。改秘书省正字。七年,除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先是修《哲宗实录》,亡元祐八年(10
官署名。宋代始置。宣和五年(1123)罢,职事并归将作监。明初曾于工部下复设将作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将作司而置。设所正一人,正七品;所副二人,正八品;所丞二人,正九品。多以诸匠精艺者充任。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杂剧剧本。元王实甫作(一说第五本为关汉卿作)。写书生张珙在蒲东普救寺遇见崔相国的女儿莺莺,两人发生爱情,通过侍女红娘的协助,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约束而结合。故事源出唐元稹传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