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徭
罪名。指应征服役而中途逃亡的违法行为。《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规定,如应征服役者“已阅及敦(屯)车食若行到繇(徭)所,乃亡,皆为‘乏徭’”。
罪名。指应征服役而中途逃亡的违法行为。《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规定,如应征服役者“已阅及敦(屯)车食若行到繇(徭)所,乃亡,皆为‘乏徭’”。
1458—1511明宗室。太祖三世孙,唐宪王琼炟子,成化七年(1471)封三城王。素好翰墨,尤精于绘事,擅长人物,并工设色折枝花卉。所作《王母》、《百花》等图,均妙绝一时。有《进修稿》。
尚书郎别称。《后汉书·虞翊传》载,翊为尚书仆射,上言:“台郎显职,仕之通阶。”汉晋之际,尚书诸曹郎,亦称台郎。宋代为尚书省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合称。《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一九:“初于都司置吏设案,而议者
古代官府文书名称。凡颁降御笔或圣旨,不经中枢机构而直接交付有关官府执行,称中旨。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各省学务处改设。议长一人,议绅四人,佐助提学使参划学务,并备督抚咨询。
战国楚置。因巫山得名。辖有今湖北省清江中、上游及重庆地区。《战国策·楚策一》:“楚地西有黔中、巫郡。”《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蜀守若伐楚,取巫郡”。
?—前177西汉宗室。齐悼惠王刘肥子。高后二年(前186),入京城长安宿卫,封朱虚侯,娶吕禄女为妻。为诸吕所惮,然大臣皆依之。高后死,诸吕欲为乱,他知其谋,乃与大臣周勃等共诛之,迎立代王为文帝。文帝二
?—约1064北宋青州(今属山东)人,字子融。后以字为名,而更字熙仲。大中祥符进士。由将作监主簿累官至尚书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以刑部侍郎致仕。英宗即位,进兵部。尝论次宋初以来典礼因革,著《礼阁新编》
春秋晋地。在今河北赵县。《左传》哀公元年(前494):“师及齐师、卫孔圉、鲜虞人伐晋,取棘蒲。”战国为魏邑,后入赵。《史记·赵世家》:敬侯六年(前381),“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蒲。”
春秋中期郑国青铜器。共两件,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通高118厘米。器身纹饰以龙为主体,盘绕纠结,两侧有兽耳,四角攀缘有翼之龙,圈足下为双兽作负器欲行状,造型于庄严肃穆中含动态情趣。盖顶端为双
①熔铸金银及打造金银器皿饰物的商铺。明前期禁止以金银为器饰,民间亦不许以金银买卖交易,故无私家银铺,至中叶以后禁弛,渐有以此为业者。清代规定,政府收纳钱粮例收白银,民间完纳,必先交银铺倾铸成锭上缴,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