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中国教育会

中国教育会

清末资产阶级文化团体。光绪二十八年二月(1902.4)章炳麟、蔡元培、蒋智由、黄宗仰等在上海发起成立,推举蔡为会长。以“编订教科书,改良教育,以为恢复国权之基础”为宗旨,并集结爱国志士从事反满革命活动。是年夏,南洋公学发生学潮,百余人退学,教育会遂以退学学生为基础,组成爱国学社。该社学生全体加入中国教育会。是年冬,又设立爱国女学校。该会每周集会演说,并以《苏报》为阵地,倡言革命。另办有《中国白话报》、军事讲习会等。二十九年四月南京陆师学堂发生退学风潮,学生章士钊等四十余人转入上海爱国学社学习,并成立军国民教育会,每天早晚军训。苏报案发生后,爱国学社被解散。教育会名存实亡。民国时期曾一度有所复兴。

猜你喜欢

  • 传教

    郡吏别称。古代以诸侯之言为教,后亦转指郡守命令。郡吏传布郡守教令,故称传教。

  • 中山刻石

    亦称守丘刻石。战国时期中山国刻石。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于河北平山南七汲村西南。西距中山王墓(参见“平山中山王墓”)1、2号墓1公里余。系一块大河光石,长90厘米,宽50厘米,厚40厘米,上刻铭文两行

  • 誊录官

    官名。科举考试中特设之官。属外帘官。自宋代于考场设誊录院(所)以后,历代因之,负责士子考卷之誊录事。誊录院(所)均设专官管理,称誊录官。参见“誊录①”。

  • 陪戎校尉

    官名。唐置,为从九品上武散官。宋初沿置,元丰改制罢。

  • 香水钱

    唐至德元载(756),肃宗于灵武以平安史之乱军费不足,准右仆射裴冕请,鬻僧道度牒,谓香水钱。时僧人神会于洛阳主其事,两京收复,颇得其助。唐末各节度使亦袭此征敛财富。

  • 浔阳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江州置。治浔阳县(今九江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德安、都昌二县以北地区。乾元元年(758)复为江州。

  • 郑声公

    ?—前462春秋末战国初郑国国君。公元前500—前462年在位。名胜。郑献公之子。继献公即位。曾攻宋,围宋雍丘(今河南杞县)为宋所败。后晋荀瑶率师伐郑,郑驷弘求救于齐,齐兵出,晋军闻之而退。

  • 寸金淀

    在今河南开封市北二十余里,为黄河泛滥时所汇积。南宋端平元年(1234)乘金之亡,北师汴、洛。赵葵入汴(今开封市),蒙古军决此淀灌宋军,宋师南还。南宋周密《齐东野语》:“黄河南旧有寸金堤,近为北兵所决,

  • 内府令

    官名。隋唐内侍省内府局长官,皆员二人,正八品下。掌中藏宝货,给纳名数。

  • 龙门

    即“龙门山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