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尉
官名。西汉属水衡都尉,员十二人。东汉改属少府,减至一人,秩三百石。助上林苑令主苑中禽兽及苑中居民。
官名。西汉属水衡都尉,员十二人。东汉改属少府,减至一人,秩三百石。助上林苑令主苑中禽兽及苑中居民。
文书名。下行文。始用于宋代,时称札子,为机密文书。凡中书、枢密院处置公事,均用以指挥所部。中书札子,宰相押字在上,次相及参政依次向下;枢密院札子则枢密院长官押字在下,副长官依次向上。元明两代改称札付。
地名。明为巴儿思渴,清初属准噶尔。康熙五十四年(1715),为防止准噶尔入侵青海,清军夺此地。雍正七年(1729),建城于巴尔库勒,改名巴里坤,成为清军屯守要地和进攻准噶尔的南部基地。九年,设安西厅,
明末揭阳(今属广东)人,字仲常。崇祯进士,出为福建参议,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郎中、詹事府詹事。桂王授以文渊阁学士,吏、兵二部尚书,后被清军执至广西省城,不屈死。著有《稽古编》、《宛在堂集》。
官名。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政府设。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在北京改原守备为守旅,其职掌仍因袭明朝。
1964年发现于河南新郑郑韩故城内的铸铁遗址。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试掘时发现有内径达1.7米的熔炉,及长2.75米、宽1.75米的烘范窑,还有大量铁工具与农具的泥铸范及少量石范,是战国时韩国的大型铁农
秦末项羽以胶东郡封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县(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封域相当今山东胶莱河以东地区,后为齐所灭。西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复以胶东郡置国,随后几度国除置郡,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复置国。此时
明京军中所选精锐士卒。参见“十二团营”、“东西两官厅”。
西汉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巨先。先世居阳翟(今河南禹州)。父为南阳太守,及卒,涉让还南阳赙送,为之行丧冢庐三年,由是显名京师。后任扶风议曹,大司徒史丹举为谷口令,因为季父报仇,自劾去官。郡国诸豪
官署名。北齐置,隶太子仆寺,有令、丞。隋代置令一员。唐代沿置,令一员,丞二员,掌东宫车马、闲厩、牧畜,又有典事四员、翼驭十员、驾士十五员、兽医十员、主酪三十员。
西汉惠帝五年(前190)置。以在圜水(今秃尾河)南得名。治今陕西佳县西北。武帝后属西河郡。东汉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