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黄头郎

黄头郎

官名。汉朝郎官一种,以著黄帽,故名。或以黄头为施黄旄于船头,职掌行船。又,汉朝水军士卒亦称黄头。东汉沿袭此称。


官名,汉置,为郎官的一种,掌行船,汉朝水军也称黄头郎。《史记·佞幸列传》:“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注:“《集解》徐广曰:‘著黄帽也。’(裴)骃案:《汉书音义》曰:土,水之母,故施黄旄于船头,因以名其郎曰黄头郎。”《汉书·枚乘传》:“汉知吴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注:“苏林曰:‘羽林黄头郎习水战者也。’张晏曰:‘天子舟立黄旄于其端也。’师古曰:‘邓通以濯船为黄头郎。苏说是也。’”

猜你喜欢

  • 山阳公国督军

    官名。曹丕篡汉后封汉献帝为山阳公,于山阳公国置督军以监视山阳公。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5年)始罢其禁制。

  • 路都总管

    官名。金置,为路总管的主官,见“路总管府”。

  • 右骁卫府

    即唐朝十六卫之右骁卫,高宗龙朔二年(662)除府字。

  • 行京兆尹事

    代行京兆尹职事。京兆尹掌治京师。参看“京兆尹”条。

  • 行军左司马

    官名。唐武则天大足元年(701)东都、北都、雍、荆、扬、益州置为僚佐,中宗神龙二年(706)省,睿宗太极元年(712)雍、洛四大都督府复置,各一员,与右司马同掌辅弼军政,平时则练习搜集狩猎; 战时则申

  • 判卫尉寺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卫尉寺长官,以郎官以上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复以卫尉卿为卫尉寺长官,遂罢。官名。宋初卫尉寺卿与少卿均为寄禄官,无职掌,置判卫尉寺事一人主管卫尉寺。元丰改制,始以

  • 蕃汉内外马步总管

    武官名。后唐置,为统领蕃汉内外马步军的将领。《资治通鉴·后唐纪二》记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六月“壬辰,以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宣武节度使,代李存审为蕃汉内外马步总管。”

  • 青龙氏

    太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见“太皞”。

  • 正令史

    佐理案牍文书的官吏。简称令史。秦、汉诸官署多置令史,掌文书。三国魏、两晋、南朝、北魏、北齐省、台、府、寺诸官署沿置,称正令史,高于书令史。魏、晋、宋、北魏为流内官。梁、陈、北齐皆为流外吏职。官史,三国

  • 艇长

    军官名。北洋政府设于海军各艇,由上尉充任,下设副长(中尉)一人,轮机正(轮机中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