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额驸

额驸

清朝对皇帝及王公女儿公主、格格之夫的称呼。其品级视公主、格格的等级而有差。公主有固伦公主(皇后女)、和硕公主(妃嫔女及皇后抚养女)二等。其夫分别为固伦额驸、和硕额驸,前者秩视“固山贝子”,后者视超品公。格格有五等,分别为郡主(亲王女,称和硕格格)、县主(世子及郡王女,称多罗格格)。郡君(贝勒女,亦称多罗格格)、县君(贝子女、称固山格格)、乡君(入八分镇国公及辅国公女,称格格),其夫依次为郡主额驸,秩视武职一品; 县主额驸,秩视武职二品; 郡君额驸,秩视武职三品; 县君额驸,秩视武职四品; 乡君额驸,秩视武职五品。


官名。额驸犹“驸马”。清制,固伦公主(皇后的女儿)的丈夫称固伦额驸;和硕公主(妃嫔的女儿或皇后抚养的)的丈夫称和硕额驸。亲王的女儿称郡主,其丈夫称郡主额驸;世子、郡王的女儿称县主,其丈夫称县主额驸。公主下嫁蒙藩也如此;其所生之子,各予其父品级。见《清史稿·职官四·公主额驸》。

猜你喜欢

  • 除拜

    官制用语,即除故官,授新官。《后汉书·杨秉传》:“七年,南巡园陵,特诏秉从……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

  • 华林令

    官名。北齐光禄寺置为华林署长官,掌禁御林木等事,从九品上。隋朝为司农寺华林署长官,置一员,从八品上; 炀帝大业三年(607)罢。

  • 职事官

    官职统称。隋、唐、宋指居曹而有执掌的官员。唐朝,三公及省、台、寺、监、卫府、东宫、王国、州县、镇戍等官为职事官。北宋前期,省、部、寺、监之官多为寄禄官,而以差遣为职事官。神宗元丰(1078—1085)

  • 征蛮将军

    官名。明朝军制,两广地区总兵官挂印称将军者,曰征蛮将军。参见“总兵”。

  • 翰苑

    ①翰林院别称。②翰林俗称。

  • 京曹

    清代在朝廷各部衙门内任职的属官,司官以下,泛称京曹。

  • 五京

    (1)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西京京兆府为中京,凤翔府建号西京,成都府建号南京,合原有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共为五京。唐代“京”亦称“都”,五京亦可称为五都。(2)辽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

  • 部官领袖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为朝内六部主管官员的首领。庚申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861年春)《幼主诏旨》以朱兆英为殿前吏部正天官、部官领袖,职同副掌率。

  • 州军府参军事

    官名。为州军府不署曹参军名号之一。南朝时宋置此职,《宋书·颜师伯传》记师伯为刘道彦雍州辅国府行参军,后为衡阳正义季征西行参军,世祖徐州安北行参军。世祖镇浔阳,板为参军事,署刑狱。从颜师伯屡任参军有署曹

  • 分统

    武官名。湘军在统领之下的临时统兵官。见“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