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官署名。元朝监察机构。简称西台。成宗大德元年(1297)四月,由云南诸路行御史台改立,治奉元路(今西安市),辖汉中、陇北、四川、云南四道监司。设官同江南行台。下辖察院,置监察御史二十员。


官署名。元置,为御史台的分司机构,简称西台,设官品秩同内台。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始置云南诸路行御史台,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移云南行台于京兆,称陕西行台,而云南改设廉访司。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罢。次年复立,统汉中、陇北、四川、云南四道肃政廉访司而受内台的节制。定置大夫一人,御史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各二人。直辖机构有察院,品秩同内察院,有监察御史二十人。

猜你喜欢

  • 储才馆

    官署名。清末外务部直辖机构。光绪二十二年(1906)设。掌训练、储备、调配外交人员。辖办事厅、调查翻译处、评议撰拟处、编辑处、讲堂、图书室、阅报室等。置提调、帮提调、文案、支应、庶务、讲员各一员,书记

  • 司弓矢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仿《周礼》司弓矢置,北周沿置。夏官府武藏中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司弓矢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参见“司弓矢”。

  • 翰林学士承旨

    官名。唐玄宗始置翰林学士院,专掌内命,设翰林学士六员。肃宗至德宗(756—758)以后,从中择年深德重者一人承旨,独承密命。宪宗正式置翰林学士承旨,为学士院之长,职权尤重,多至宰相,然犹为职衔,例由他

  • 城使

    武官名。唐制,军队戍守之地大者为军,其次为城、镇。天宝以前各置使,隶属于都督或节度使。城使领属之兵,自数百至七千不等。如朔方节度使所属东西两受降城各领兵七千,马一千七百匹;剑南节度使所属平戎城领兵千人

  • 勾管

    吏名。北宋鞍辔库置,协助监官处理有关事务。

  • 定州䌷绫局丞

    官名。 北齐置, 见“定州䌷绫局”。

  • 行宫司

    官署名。西夏语音“酩��啰”。属下等司。

  • 公府外兵曹

    公府诸曹之一。三国魏置五兵尚书,外兵曹掌畿外之兵,东晋以后公府亦置此曹。东晋初,晋元帝镇东丞相府置外兵曹,设外兵参军,南朝宋齐公府沿置。北魏北齐三师、二大、三公府亦置外兵参军;北周大丞相府与都督中外诸

  • 州官

    宋至清末,称一州之长为州官。梁代也称州长官的属官为州官。《梁书·吕僧珍传》:“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 副统制

    武官名。南宋置,为统制的佐官,地位在同统制之下,见“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