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金部司

金部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户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金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全国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两京市、互市、和市、宫市交易之事,百官军镇蕃客之赐及给宫人、王妃、官奴婢衣服。所属有主事三人,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一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宋初金部司置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凡库藏出纳之节,金宝财货之用。都归于三司,而权衡度量之制则主于太府寺,本司无职掌。元丰改制,始以郎中、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掌勾考市舶、商税、茶、盐、香、矾等岁入之数,颁布度量衡法式等事。分六案:左藏案、右藏案、钱帛案、榷易案、请给案、知杂案。南宋时太府寺一度并归金部。金元六部不分司,明清户部按地域分司,不设金部司。

猜你喜欢

  • 三司都勾院

    见“三部勾院”。

  • 太子千牛

    东宫武官名。唐开元中,改太子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并为太子千牛,秩从七品上。分置于左右内率府,各四十四人。

  • 参录尚书事

    官名。东汉尚书权重于太傅、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和大将军。此五官中无论那官执政,都必须加“录”或“参录”。“录”即“掌管”“总领”,“参录”即“参与掌管”。《后汉书·顺帝纪》:“(永建元年)丙戌,太

  • 租庸青苗使

    官名。唐置,掌收租、庸、青苗税,即掌钱谷的官员。唐制:中男(十六至二十岁)、丁男(二十一至五十九岁),每人授田一顷,每年交粟二石,叫做租。凡丁,每人每天无偿服役二十日,若不服役,每日交绢三尺,叫做庸。

  • 正阳等九门永定等七门提督

    宦官职名。明置,为司礼监外差,员额正副各一人。掌京城城门守护。

  • 左右骁骑倅长下士

    官名。见“左右骁骑率上士”。

  • 司兵参军事

    官名。①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 改诸卫、太子诸率、诸王府、诸州兵曹参军事为之,炀帝大业三年(607) 均改为司兵书佐。唐高祖武德(618—626)中诸王府、玄宗开元(713—741)初诸卫、太子诸

  • 电政司郎中

    官名。清末邮传部电政司主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二人,正五品,奏补。掌管本司事务。

  • 飙猛将军

    见“十飙将军”。

  • 防御使

    官名。唐武则天圣历(698—700)中始以夏州领防御使。安史之乱期间,置于大郡要害之地,或称防御守捉使,掌本区军事防务,位在团练使下。唐朝后期,诸州刺史不带团练使者多加此衔,或与团练使互兼。诸道不设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