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司。清末地方各省所属之办事机构。掌主邦交。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始置于奉天、吉林二省,设交涉使为主官,下设佥事、科员及一、二等译官协助办事。附设交涉公所,办理公众交涉事务。宣统二年 (191
明清宗人府宗令之别称。以其掌皇九族之属籍,故名。又称“大司戚”。
武官名。三国魏置,秩第五品,臣衢曾任此职。
官名。元置,见“怯薜”。
官署名。战国楚置。负责供应王室饮食的机构。《太子镐铭》:“集尌(厨),太子之镐。”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审计部,掌稽察事务。见“审计部”。
官名。唐德宗兴元元年(784)置,一员,从二品,以授节帅罢任者,无职事。
官名。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置,员一人,以朝官以上充任,为都水监副长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官名。宋初置,为都水监的副主官。见“都水监”。
官名。殷朝置。《甲骨文合集》第五六七七片:“庚辰卜,令多亚口犬。”
①五种官名合称。先秦典籍所载说法不一。或说为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亦指五行之官和五方之官。②女官名。西汉宫中女官有五官,秩视三百石。③司历之官。唐朝司天台 (太史局) 以春官、夏官、秋官、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