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通侯

通侯

爵名。战国时楚国置。一说为秦国所置二十等爵最高级彻侯,秦朝及西汉沿置;因避汉武帝刘彻讳改称通侯,又称列侯。参见“列侯”。


爵名。1、为秦、汉二十级爵的第二十级。原名彻侯,为避汉武帝刘彻讳,改曰通侯,或曰列侯,金印紫绶,以赏有功。西汉时通侯、列侯并称,东汉称列侯。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后汉书·百官志五·列侯》,参看“列侯”条。

2、楚爵名。《战国策·楚策一》:“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楚人不胜,通侯、执圭死者七十余人。”

猜你喜欢

  • 议政处

    参见“议政王大臣会议”。

  • 权发遣

    官制用语。宋朝除授差遣的一项规定。资序低而任重,低两等资序为权发遣,低一等者为权知。参见“权发遣三司判官”。官员任用类别之一。宋太祖罢节度使之制,派京朝官出知府州事,不拘铨选常规,资序相当者称知,资序

  • 将作寺

    官署名。北齐置,掌诸营建土木工程。设将作大匠为长官,有丞四员,又置功曹、主簿、录事等属吏。若有营作,设将、副将、长史、司马等官,辖诸军主、军副,幢主、幢副等。隋初沿置,丞、主簿、录事各置二员,领左、右

  • 州军府默曹参军

    官名。北魏置,即墨曹参军,见“州军府墨曹参军、行参军”。

  • 嫡子

    旧指正室之妻所生之子。清制,王、公嫡子一人得按定例袭封爵位,其余未封之嫡子与余子一同照例考授。

  • 五官挈壶正

    官名。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于太史局置挈壶正二人,肃宗乾元元年(758)加号五官挈壶正,员二人,正八品上,掌知更鼓漏刻,隶司天台。辽朝置为南面官,属司天监,与五官司辰同掌漏刻、报时辰等事。明朝属

  • 少尉

    清朝县典史之别称。民国军制,军官分初级、中级、高级。初级军官称尉,分上尉、中尉、少尉。

  • 额外任用

    清代官员任用类别之一。如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曾以上谕任命徐元梦为额外内阁侍读学士;雍正时授尹泰为额外大学士。

  • 经制判官

    见“经制使司”。

  • 兰台令史

    官名。东汉始置,隶御史中丞。掌书奏及印工文书,兼校定宫廷藏书文字,秩六百石。班固曾任其官,受诏撰史。魏、晋、南朝沿置,掌监察刑狱文书,班次侍御史。魏、晋、宋六品。《隋书·刑法志》: (南朝陈)“御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