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选部

选部

官署名。东汉灵帝时由尚书台吏曹改名,设尚书,掌选任官吏。魏晋南北朝改名吏部,后遂成为吏部的别称。北魏前期或名吏部,或名选部。设尚书为长官,下设选部监等属官,及给事中、给事等内廷派出监察官员。孝文帝改制前复名吏部。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尚书省吏部头司吏部司为选部司,设郎、承务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旧。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吏部四属部之一的总部为选部,设郎中、员外郎,二十九年改为“文选清吏司”。参见“吏部”。


1、官署名,汉灵帝置,为尚书台(省)下属机关,掌官吏选举。东汉尚书台下属有吏曹,灵帝时改称选部,置选部尚书主其事。《后汉书·百官三》:“尚书六人,六百石。本注曰: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尚书主公卿事。”注:“灵帝末,梁鹄为选部尚书。”《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五年》:“温荐引同郡暨艳为选部尚书。”注:“汉置四曹尚书,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光武改常侍曹为吏部曹,主选举祠祀。灵帝以梁鹄为选部尚书,魏复改选部为吏部。吴盖循东都之制。”

2、官署名,明置,为吏部四司之一,头司称总部,后改称选部,后又改称文选司,掌官吏班秩迁升、改调之事。《明史·职官一·吏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选部。二十九年定为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司。”

猜你喜欢

  • 武翼都尉

    散阶称号。清朝武职从三品之封赠。初,武职中属绿营者从三品封怀远将军,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翼大夫;属八旗者从三品封通议大夫。三十二年,统一为武翼大夫。五十一年,改此称,遂为定制。官名。清代官制,武

  • 群官

    官名。明朝太仆寺分置各牧监,监下辖诸群之官,掌牧养马匹之事,以备军需。初,群设群长一人,群副二人。洪武二十二年(1389)革群副,后又革群长。

  • 左右将军

    此为左将军与右将军的合称。战国时就有左右将军,秦汉沿置,掌领兵征伐。《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

  • 按摩师

    官名。唐朝殿中省尚药局、太常寺太医署各置四员,均流外三品,掌教按摩导引之法。流外官名。唐代于殿中省尚药局与太常寺太医署各置按摩师四人,掌导引之法以治病,损伤折跌者正之,以按摩博士所教按摩生经过考试任用

  • 三军将佐

    武官名。春秋时晋国设置。据《左传》记载,晋于武公元年(鲁庄公十六年,公元前678年)始置一军,晋献公十六年(鲁闵公元年,公元前661年) 扩为上下二军。《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记其年“晋始作三军”,疏:

  • 左军将军

    官名。三国魏置,四品。西晋时与前军、后军、右军将军合称四军。领营兵千人,掌宿卫。西晋初属中军将军,后属领军将军 (中领军) 。员一人,四品。东晋哀帝兴宁二年 (364)改为游击将军,后复置此职。南朝宋

  • 大理寺都典簿

    官名。明建文(1399—1402)初改大理寺司务置,二人,从九品。仍掌出纳文移。成祖朱棣即位,复称司务。

  • 内头领

    见“掇尔契达”。

  • 世妇

    宫中女官名。周朝天子世妇地位在九嫔之下,诸侯世妇在夫人之下、众女官之上。赞助王后或夫人管理后宫事物。《礼记·昏义》: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子之内治,以明章妇

  • 管理钦天监事王大臣

    官名。清朝管理钦天监事务最高长官。乾隆十年(1745)设,特简。总领监务。钦天监原属礼部,至此,始为独立机构。官名。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设,地位在钦天监监正之上。参见“钦天监”。